-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苍茫(cāng máng)的意思:形容广阔辽远、无边无际的样子。
乘轩(chéng xuān)的意思:乘坐车辆或轿子。
春耕(chūn gēng)的意思:春天耕种农田,指春季农民进行农田耕作的活动。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江城(jiāng chéng)的意思:指大江流域中的城市,特指长江流域的城市,也可泛指美丽的城市。
落照(luò zhào)的意思:指太阳落下来的光景,也用来形容太阳落山的景象。
儒冠(rú guān)的意思:指儒家学者的帽子,引申为指儒家士人的身份和学问。
失路(shī lù)的意思:迷路,找不到正确的道路或方向。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一棹(yī zhào)的意思:指一只船桨,比喻一种力量或手段。
战鼓(zhàn gǔ)的意思:形容战争即将开始,士兵们鼓起斗志,准备奋勇作战。
- 注释
- 一棹:一叶扁舟,指小船。
归:返回。
何处:哪里。
苍茫:空旷无际的样子。
落照:落日的余晖。
无人:没有人。
应:应该,此处指能帮助。
失路:迷路。
有树:看到树木。
始:才。
知春:感知到春天的到来。
湖岸:湖边。
春耕:春季的农耕。
废:荒废,停止。
江城:江边的城市。
战鼓:战争中的鼓声,代指战争。
喧:喧闹。
儒冠:书生,学者的帽子,代指读书人。
解:理解,这里引申为可能是。
相误:误导自己。
学剑:学习剑术,比喻习武从军。
尽:都。
乘轩:乘坐高大的马车,喻指仕途得意或富贵显赫。
- 翻译
- 划着小舟归向何方,暮色苍茫夕阳西下。
迷路时无人可问,见到绿树方感春意。
湖畔春耕已荒废,江边城头战鼓声隆隆。
书生的儒雅或许是个错误,学剑之人却能乘轩而起。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春日归途的景象与心境,语言简洁而意蕴深长。开篇“一棹归何处,苍茫落照昏”两句,以独木舟为象征,表达了行者面对广阔天地却不知归宿之所的迷茫与孤独。接着“无人应失路,有树始知春”则通过没有人的道路和初识春色的树木,传达出一种自然界中只有植物感知到季节更迭的哲思。
后半首“湖岸春耕废,江城战鼓喧”转换了景象,由原本静谧的春耕场景对比出战争中的喧嚣,展示了社会动荡与自然宁静之间的强烈对比。末尾两句“儒冠解相误,学剑尽乘轩”,则是行者内心世界的写照,可能表达了一种放下书生身份和功名利禄,转而追求武术修养的心路历程。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既展现了自然界的春意,也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个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