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其二》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未易名尧德,何须数舜功。

小心仍致孝,馀事及平戎

典礼从周旧,官仪与汉隆。

谁知本无作,千古自承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承风(chéng fēng)的意思:承受风力,指能够经受住风雨考验,具有坚强的意志和韧性。

典礼(diǎn lǐ)的意思:指庄重隆重的仪式或仪式性的活动。

古自(gǔ zì)的意思:自古以来,从古到今。

官仪(guān yí)的意思:指官员的仪态、举止或所持的礼仪。

何须(hé xū)的意思:表示不需要或没有必要做某事,也可以用来劝告别人不必要的行动。

平戎(píng róng)的意思:平定战乱,使国家安定。

千古(qiān gǔ)的意思:指长时间的历史时期,也可以表示永远、永久。

未易(wèi yì)的意思:指事物未经改变或未经易变,保持原状。

无作(wú zuò)的意思:没有行动或没有作为。

小心(xiǎo xīn)的意思:谨慎小心,注意周到。

易名(yì míng)的意思:改变名字

翻译
还未改名彰显尧的美德,何必一一列举舜的功劳。
在日常生活中谨慎行事,还要尽孝道,其他事务包括军事也需料理。
遵循周朝的典章制度,官职礼仪与汉代一样兴盛。
谁曾想到这一切原本就无需刻意创制,千百年来自然传承风尚。
注释
易名:改名以彰显品德。
数:列举,计算。
小心:谨慎。
馀事:其他事务。
典礼:官方仪式和礼法。
周旧:周朝的传统。
官仪:官职礼仪。
汉隆:汉代的兴盛。
本无作:原本无需刻意创造。
承风:继承和发扬传统。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探讨如何成为一个理想的君主,以及对待传统礼仪和历史成就的态度。

首句“未易名尧德”表明不必非要像尧一样有着显赫的名号,而是“何须数舜功”,也不必过分强调舜的丰功伟绩。这两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古代圣君的态度,认为不应只是追求名声或是计较先人的成就。

接下来的“小心仍致孝”表明即便是在处理细微之事,也应当保持孝道;“馀事及平戎”则说明即使面对战争与兵戎相见的情况,也能以和平的态度去解决。这两句传达了作者对于内政外交应持有的慎重和和平态度。

第三、四句“典礼从周旧,官仪与汉隆”表明诗人认为应当效仿周朝的典章制度和汉代的官僚体系,以此作为治国理政的依据。这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视。

最后两句“谁知本无作,千古自承风”意味着真正的伟大并不在于个人功绩的积累,而是自然而然地流传千古,不需刻意追求。这里体现出了苏轼对君主之道的深刻理解和淡然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圣君的态度、治国理政的智慧以及个人功绩与历史传承之间关系的探讨,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政治哲学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桂隐纪咏·鲈乡亭

溪叟挈笭箵,曾来候此亭。
未知余不杀,刚要著鱼经。

(0)

桂隐纪咏·沙际亭

小楫轻{左扌右华}去,无人伴此翁。
午烟青一点,鱼虎出深丛。

(0)

桂隐纪咏·满霜亭

疑驾洞庭帆,累累看绕山。
花时芳气洁,伯仲素馨间。

(0)

桂隐纪咏·樵迳

路入前山处,苍苔裹石棱。
不逢负薪叟,时见隔林僧。

(0)

桂隐纪咏·琼孚亭

莫羡海棠色,听言著子时。
骊珠千万颗,撒向嫩桑枝。

(0)

桂隐纪咏·山堂

谁无数椽屋,盖成多是俗。
如此乱山中,非关松石竹。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司马光 吕本中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