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乐非穷通,为仁总由己。
不待曾点言,始觉三子耻。
人生大妄中,妄妄胡可纪。
碧山(bì shān)的意思:碧山指的是山的颜色苍翠、绿意盎然。在成语中,碧山常常用来形容山色美丽、景色宜人。
便是(biàn shì)的意思:表示事物一旦达到某种程度或状态,就不再有其他变化。
不待(bù dài)的意思:不等待,不耐烦
金门(jīn mén)的意思:指权力、财富等非常重要的门槛或关口。
可以(kě yǐ)的意思:表示事物具有某种能力或条件,可以实现某种行为或达到某种目的。
铿然(kēng rán)的意思:形容声音洪亮、清脆、响亮。
扪虱(mén shī)的意思:形容过分细心,小题大做,忧虑过多。
梦周(mèng zhōu)的意思:指梦境中遇到的人或事物与现实中相似,让人难以分辨梦境与现实的界限。
穷通(qióng tōng)的意思:指从贫穷到富裕或困难到顺利的转变。
人生(rén shēng)的意思:人生犹如一场梦境,转瞬即逝。
时务(shí wù)的意思:指当前的重要事务,即时的工作或任务。
所以(suǒ yǐ)的意思:因此,由此推断出的结果。
唐虞(táng yú)的意思:指古代中国两个伟大的王朝,唐朝和虞朝,也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或朝代的兴盛和繁荣。
雄豪(xióng háo)的意思:形容男子英勇豪迈、气概雄壮。
仲尼(zhòng ní)的意思:指孔子,也可用来形容有德行的人。
周公(zhōu gōng)的意思:周公是指古代中国周朝的开国君主周公旦。在成语中,周公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公正无私,以及对人民负责任的态度。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起元对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之一的模仿之作,名为《拟陶徵君饮酒二十首(其十九)》。全诗以陶渊明的隐逸生活和儒家的仁德思想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政治理想以及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
首句“金门可以隐,碧山可以仕”描绘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在金门隐居,享受自然与内心的宁静;在碧山从政,实现社会与国家的治理。这两者看似对立,实则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选择的自由与可能性的思考。
接着,“所乐非穷通,为仁总由己”强调了个人内心的快乐与道德实践的重要性,而非外界的荣华或困顿。这反映了儒家“内圣外王”的理念,即通过自我修养达到对社会的贡献。
“不待曾点言,始觉三子耻”引用了孔子对曾点的评价,意指真正的智慧与高尚的品质无需言语表达,而是通过行动体现。这里暗含了对那些仅以言辞炫耀而缺乏实质行动的人的批评。
“铿然舍瑟处,便是唐虞理”借用音乐与历史典故,表示真正的和谐与治理并非依靠权力或强制,而是源自内心的真实与自然的秩序,如同唐虞时代一般。
“人生大妄中,妄妄胡可纪”表达了对人生复杂性的感慨,认为人生的追求往往陷入虚妄之中,难以真正把握。
“不复梦周公,仲尼所以止”引用孔子不愿再梦见周公的典故,暗示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接受,以及对追求理想的适度与节制。
最后,“扪虱谈时务,雄豪焉足恃”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时事,但不应过于依赖外在的权势与威严,强调了个人独立思考与内在力量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道德实践、理想追求以及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融合了隐逸生活与儒家思想,呈现出一种既超脱又入世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