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秋常至止,值暇听波罗。
䅶水带峰鹫,香林襟岭螺。
凭窗参妙偈,摛管得新哦。
波罗(bō luó)的意思:形容物体或情况摇摆不定、不稳定。
拂云(fú yún)的意思:拂云是指轻轻触摸云彩,比喻能力高超或者成就非凡。
寒山(hán shān)的意思:形容寒冷的山岭,也比喻人生险阻、困苦的境地。
妙偈(miào jì)的意思:指言辞或诗句极其优美、巧妙。
三摩(sān mó)的意思:指人们言行不一致,言语与实际相悖。
天花(tiān huā)的意思:形容言辞夸大,夸张不实。
文轩(wén xuān)的意思:文雅而有才华的人
香林(xiāng lín)的意思:指香气浓郁的树林或花园,也用来形容香气扑鼻的地方。
幽籁(yōu lài)的意思:指清幽悦耳的音乐声。
玉局(yù jú)的意思:指官员贪污受贿的行为。
云和(yún hé)的意思:和谐相处、友好相待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山峰之上的寺庙,环境清幽,远离尘嚣。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周围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和谐,以及其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首联“梵寺肖三摩,文轩别一窝”,以“梵寺”开篇,点明了寺庙的宗教性质,同时“肖三摩”暗示了寺庙的庄严与神圣。“文轩别一窝”则描绘了寺庙内独特的文化氛围,仿佛一处独立的文化小天地。
颔联“当秋常至止,值暇听波罗”,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静谧与安详。秋天的宁静与寺庙的闲适相得益彰,而“听波罗”则可能是指在闲暇之余,聆听佛法的教诲,体现了僧侣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
颈联“䅶水带峰鹫,香林襟岭螺”,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寺庙周边的壮丽景色。水、峰、鹫、林、螺等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同时也寓意着佛教中的各种象征意义。
尾联“凭窗参妙偈,摛管得新哦”,表达了诗人对寺庙文化的深入探索与感悟。通过“参妙偈”与“得新哦”,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与热爱,也展示了其个人的文学才华与审美情趣。
最后一联“那有寒山入,堪招玉局过”,以寒山与玉局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寺庙及其文化的向往与敬仰。同时,“那有寒山入”也暗示了寺庙环境的清冷与高洁,与世俗世界的纷扰形成对比。
整首诗通过对寺庙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佛教文化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与自然美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