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亦短晷,倏踰盱江滨。
不闻烝徒苦,且远车马尘。
车马(chē mǎ)的意思:指车马奔驰,形容忙碌、繁忙的场景或生活。
充类(chōng lèi)的意思:指以次充好,用不好的东西冒充好的东西。
短晷(duǎn guǐ)的意思:形容时间短暂,过得很快。
飞鞚(fēi kòng)的意思:形容物体高高飞起,像鸟儿一样翱翔。
江津(jiāng jīn)的意思:指江河交汇的地方,也可比喻事物相交的地方。
矫情(jiáo qing)的意思:指过分修饰自己的情感,表现出不真实或不自然的情绪或行为。
力勤(lì qín)的意思:勤奋努力,努力工作
马尘(mǎ chén)的意思:指马蹄踏地扬起的尘土,比喻行走或奔驰时所产生的烟尘。
民力(mín lì)的意思:指民众的力量,也可指国家的实力。
明发(míng fā)的意思:指事物的发展或变化十分明显,容易被人察觉到。
片帆(piàn fān)的意思:指帆船在风力的推动下,向前行驶。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逡巡(qūn xún)的意思:犹豫不决,踌躇不前
天风(tiān fēng)的意思:指正直、公正、无私的风气和作风。
同志(tóng zhì)的意思:指志趣相同,立场相近的人,也可以指亲密的朋友。
相助(xiāng zhù)的意思:互相帮助、相互援助。
向明(xiàng míng)的意思:向着明亮的方向前进,意味着积极向上、追求进步。
一念(yī niàn)的意思:一念指的是一瞬间的念头或想法。
作则(zuò zé)的意思:指以自己为标准或准则来衡量他人或事物。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洪谟所作的《抚州舟中》。诗中描绘了诗人乘船前往抚州途中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与思考。
首句“使旌向明发,戒舟遵江津”描绘了船只在黎明时分出发的情景,诗人亲自督舟,显示出对此次行程的重视。接着“岂不爱飞鞚,念此民力勤”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切,他虽爱自由驰骋,但更挂念于百姓辛劳。诗人以“天风若相助,片帆无逡巡”表达希望自然界的帮助,使得船只能够顺利前行,不拖延时间。
“两日亦短晷,倏踰盱江滨”描述了旅程的短暂与迅速,两天的时间便穿越了盱江。然而,诗人并未沉浸于旅途的快速,而是“不闻烝徒苦,且远车马尘”,关注的是沿途百姓的生活状态,希望他们不受劳役之苦,远离尘嚣。
最后,“一念岂有济,作则由吾身”表明诗人意识到改变现状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从自身做起。他希望自己的言行能激励志同道合的人,共同为改善民生而努力,而非空谈或矫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自身责任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关怀。
明光宫高丽鳷鹊,三声朝鸡报宫钥。
车如流水马如龙,门外斗量无处著。
归来日晏仆亦痡,豪芒饱暖归妻孥。
岂无道德绚烂者,意作霖雨言为谟。
何人著眼高蓬荜,强仕之年发如漆。
便抽手版挂衣冠,把住穷愁甘似蜜。
人言讲退诚两涂,退者真智进者愚。
要当程力之所底,未省逸路排轻车。
马侯制行如圭璧,五色文章发金石。
不知持此将安之,天下宝当天下惜。
秋净凉入菰蒲间,新诗落笔不作难。
应怜俗驾难回者,更费移文过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