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屐齿(jī chǐ)的意思:形容走路时脚步轻盈,如屐齿般声音微小。
客意(kè yì)的意思:指客人的意思或意见。
两三(liǎng sān)的意思:指数量不多,大致在两个或三个之间。
路向(lù xiàng)的意思:指方向、前途或目标。
三声(sān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高低起伏,有节奏感的阴平、阳平、上声。
山风(shān fēng)的意思:山风是指山区的风,也用来形容心境高远、胸怀宽广。
天平(tiān píng)的意思:指一种称重器具,也用来比喻公正、公平、平衡的状态。
烟树(yān shù)的意思:指烟雾缭绕的景象,也用来形容大火燃烧时升起的浓烟。
倚杖(yǐ zhàng)的意思:用手扶着拐杖作为支撑,形容老年人行走时的姿态。
幽禽(yōu qín)的意思:幽静的鸟类,比喻隐居、不事非非的人。
月明(yuè míng)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照耀的夜晚。
云从(yún cóng)的意思:指云彩从东方飘移到西方,形容事物变化迅速或转瞬即逝。
知客(zhī kè)的意思:知道怎样招待客人,懂得待人接物的礼仪。
- 翻译
- 道路延伸至林梢尽头,云雾仿佛从鞋底升起。
山间的晚风吹过,烟雾缭绕的树木与天际相接。
我拄杖静听僧人的禅语,倚在屋檐下等待月光明亮。
幽深的鸟儿似乎懂得我的心思,偶尔送来两三声清鸣。
- 注释
- 路:道路。
向:朝向。
林端:树林的边缘。
出:延伸。
云:云雾。
屐齿:木屐的齿状部分。
山风:山间的风。
夕:傍晚。
起:吹起。
烟树:烟雾笼罩的树木。
接:连接。
天平:天边。
倚杖:倚着拐杖。
听:倾听。
僧语:僧人的言语。
窥檐:抬头看屋檐。
待:等待。
月明:月光明亮。
幽禽:幽深的鸟儿。
知:理解。
客意:客人的想法。
时:偶尔。
送:送来。
两三声:两三下鸣叫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五月十二日晚上漫步至平云亭的所见所感。首句"路向林端出"写出了小径蜿蜒延伸直至林木深处,展现了环境的幽深宁静。"云从屐齿生"则以轻盈的步履踏过,引出云雾缭绕的意境,仿佛云雾也随着行踪而生。
"山风迎夕起"描绘了傍晚时分山风轻轻吹拂,带来清凉之意,与"烟树接天平"相呼应,展现出一幅山色空蒙、天地相连的画面。诗人倚杖而立,倾听僧人的禅语,静待月明,流露出内心的平静与对禅意的追求。
最后两句"幽禽知客意,时送两三声"以鸟儿的鸣叫作为点缀,它们似乎理解诗人的来访,适时地送上几声清脆的啼鸣,增添了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意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传达出诗人闲适淡然的心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