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 清晓:清晨。
披衣:穿上衣服。
寻杖藜:寻找拐杖。
隔墙:隔着墙壁。
最繁枝:最繁盛的树枝。
老人:指诗人自己。
无计:无法。
酬清丽:回报这清丽的景色。
夜就:在夜晚。
寒光:月光或星光。
《楚辞》:古代文学作品,这里可能象征着诗人的文化追求。
- 翻译
- 清晨我起床穿好衣服,手持拐杖出门寻找
隔着墙已能看到那繁花盛开的景象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黄州春日杂书四绝·其三》。从这短短的四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清晨的宁静与自然美景之间找到了精神的寄托。
"清晓披衣寻杖藜" 展现了早晨的宁静,诗人起床后穿好衣服,外出寻找一根可以作为手杖的枝条。这里的“藜”是一种可用来制作手杖的植物,这个动作本身就充满了一天开始时的从容与期待。
"隔墙已见最繁枝" 通过这句话,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即使不出门,在家中的院落里,已经可以看到墙外那些最为茂密繁盛的枝条了。这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传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
"老人无计酬清丽" 这一句表明诗人作为一个年迈之人,他对于眼前这份清新的景致和心灵的平静,已经无法用任何方式去回报或偿还,只能是静静地享受。这里的“老人”自指苏轼自己,而“无计酬清丽”,则是在表达一种对自然美景深深感激却又无以回报的情怀。
"夜就寒光读《楚辞》" 最后一句,诗人在夜幕降临时,在寒冷的光线下沉浸于古代文学作品《楚辞》的阅读之中。《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屈原等人的诗歌集,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杰作。这一行为显示了苏轼对文学传统的尊崇和自我精神世界的丰富。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寻幽、夜读古籍的宁静生活图景,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无以回报,以及对文化传承深沉的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蓦山溪·其一
邻家相唤,酒熟闲相过。
竹径引篮舆,会乡老、吾曹几个。
沈家姊妹,也是可怜人,回巧笑,发清歌,相间花间坐。
高谈阔论,无可无不可。
幸遇太平年,好时节、清明初破。
浮生春梦,难得是欢娱,休要劝,不须辞,醉便花间卧。
豹隐轩诗
金钱晕花山中奇,七日雾雨人不知。
一朝跃出从于菟,毛群惊骇光陆离。
钓竿在手身在野,未用声名动天下。
久幽则见理则然,世间岂有终藏者。
道人见笑皮为灾,羔裘要袖孰剪裁。
男儿独患无文尔,圣世何忧不遇哉。
端午登郡城得白菊一枝
天外飞云结晚阴,城头清吹度虚襟。
江山已定南居计,鱼鸟休撩北去心。
菊早有花千叶嫩,薄香酿酒十分斟。
归来卧听黄昏雨,与我尤亲一布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