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晚即事》
《秋晚即事》全文
宋 / 华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秋宇清如洗,秋宵分外长。

鸡鸣午夜征雁重阳

枫叶已全赤,菊花才半黄。

不知秋几许,试与问苏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分外(fèn wài)的意思:特别,非常

枫叶(fēng yè)的意思:比喻人或事物离别或变化的迹象。

鸡鸣(jī míng)的意思:鸡鸣是指天亮的时候,鸡鸣声响起,也比喻事情的真相或实情被揭示出来。

几许(jǐ xǔ)的意思:一些,几个,多少

菊花(jú huā)的意思:指高洁、坚贞的品质和人格。

秋宵(qiū xiāo)的意思:指秋天的夜晚。

外长(wài zhǎng)的意思:指外交部长,也可以泛指国家的外交官员。

午夜(wǔ yè)的意思:指夜深人静的时候,特指深夜时分。

宵分(xiāo fēn)的意思:指夜晚分配财物或职务。

征雁(zhēng yàn)的意思:指派使者或者信使去传递消息或者请求。

重阳(chóng yáng)的意思:重阳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也称为重阳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寓意祈求健康长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图景,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季节更迭的感慨。

“秋宇清如洗”一句,以清新、明洁的意象来形容秋天的夜空,这种用词既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也烘托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紧接着,“秋宵分外长”则强调了秋夜的漫长,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展现了时间感知上的主观体验。

“寒鸡鸣午夜,征雁唤重阳”两句,通过鸡鸣和雁过的声音,渲染出秋夜的寂静与萧瑟。这里的“午夜”和“重阳”则是对时间的刻画,它们不仅标明了诗人观察自然的时刻,也强化了秋天特有的氛围。

接下来的“枫叶已全赤,菊花才半黄”两句,是对景物变化的细腻描写。红色的枫叶和尚未完全开放的黄色菊花,既是秋季自然界颜色的生动展现,也隐含了时间流逝和生命轮回的哲思。

最后,“不知秋几许,试与问苏郎”则是诗人对自己所处时代、年华以及生命价值的一种探寻。这里的“不知秋几许”,表达了一种对于时间长度无从捉摸的迷惘,而“试与问苏郎”则是在历史和文化的长河中寻找答案,通过与古人苏轼(苏东坡)的对话,来确认自己所处的时代位置和个人情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清新、深远的笔触勾勒出一个秋夜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自然界变化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华岳
朝代:宋   字:子西   籍贯:贵池(今属安徽)   生辰:1205

华岳,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子西,贵池(今属安徽)人。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开禧元年(1205)因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猜你喜欢

奉赠介然

弹压诸方化城老,聊同懒瓒恣佳眠。

云随雷下雨归壑,竹引窗间风动烟。

昼静冥搜徒觅句,道安高论愧弥天。

丛林良药今无有,绝影须公为著鞭。

(0)

游云居三首·其二

故岁新芽约略黄,重来败叶带飞霜。

寻幽少脱尘劳梦,访旧颇熏知见香。

深谷鸣钟云暗淡,半峰斜照树微茫。

去天尺五今应是,璧月珠星挂上方。

(0)

晓发琳山晚会于湖光亭

琳山寺前雨翻盆,辟邪渡头争渡喧。

湖光主人敬爱客,解装咄嗟开酒樽。

江城花尽柳亦老,薄暮欢娱怜草草。

殷勤为唤两红颜,始知人好鸟还好。

斑斑鬓间少黑丝,客中不复忧心捣。

阻酒中圣少年时,江湖放浪真忘归。

老来颇丧丈夫勇,心随暝鸟投林飞。

(0)

怀子充复次间字韵

弥年旷不接,耿耿心未阑。

缘何税君鞅,饱看江西山。

追凉故园树,待月房心间。

君归有后约,怅望何时还。

(0)

倦夜

倦夜苦夜短,追凉卧前楹。

清飙飒然至,滓秽开天经。

月在房心间,木末相将明。

频年困粳稌,何足糁藜羹。

一饱吾可必,呼儿斟醁醽。

酣歌几达曙,露下湿流萤。

(0)

寄郭循正

粲粲有道孙,丰姿复乱真。

养气如晴虹,照映塞外春。

好大有馀韵,雨垫乌角巾。

典学万人敌,谈笑五台宾。

篆笔压秦相,翻笑蔡有邻。

长袖果善舞,巨价藏百珍。

岂繄寂寞中,见此妙入神。

平生乐闻善,况我骨肉亲。

孟坚赞炎汉,扬雄赋逐贫。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彭孙贻 白居易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