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借园杂咏·其十种菊》
《借园杂咏·其十种菊》全文
明 / 成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明分善种谷雨及时栽。

即事怀古长歌归去来。

无终岁力,花仅一秋开。

莫怪东篱下,沉吟日几回。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歌(cháng gē)的意思:形容歌声长而悠扬,也用来比喻志向高远,意志坚定。

沉吟(chén yín)的意思:沉思、凝思;静静地思考。

东篱(dōng lí)的意思:东篱是指东边的篱笆,比喻境界高、品德纯洁的人。

谷雨(gǔ yǔ)的意思:谷雨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指的是春季的第六个节气。它标志着农作物播种的季节,意味着雨水充足,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归去(guī qù)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返回故乡。

怀古(huái gǔ)的意思:怀念古代的事物或人物,对古代文化产生情感上的依恋和敬仰。

即事(jí shì)的意思:指立即处理当前的事情,不拖延。

及时(jí shí)的意思:指做事情或采取行动的时机恰当,不拖延,不耽误。

明分(míng fēn)的意思:明确分辨事物的不同,清楚分辨是非曲直。

清明(qīng míng)的意思:指春天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指清晨的时光。

去来(qù lái)的意思:指人来去的动作或事物的往来。

善种(shàn zhǒng)的意思:种植良好的品种

无终(wú zhōng)的意思:没有结局或没有终点。

终岁(zhōng suì)的意思:指整个年岁,表示一年的始终。

归去来(guī qù lái)的意思:指人离开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首句“清明分善种,谷雨及时栽”以农事为引子,寓意播种希望与努力的重要性,清明时节是分种的好时机,谷雨时则是适时栽植,体现了顺应时节、把握机遇的生活智慧。

接着,“即事堪怀古,长歌归去来”两句,表达了对历史和传统的追思,以及对回归自然、寻求内心宁静的向往。这里的“即事”既指眼前之事,也暗含对过往历史的回顾,“怀古”则流露出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之情,“长歌归去来”源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尘世束缚,回归自然生活的愿望。

后两句“人无终岁力,花仅一秋开”则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探讨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这里通过对比人的劳作与花的绽放,暗示了人力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关系,强调了生命虽短,但应珍惜每一刻,如同花朵在秋天尽情绽放,展现其美丽与价值。

最后,“莫怪东篱下,沉吟日几回”以东篱隐喻,可能指的是陶渊明的隐居之地,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世界的反思与批判。这两句诗通过反复沉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农事、历史、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成鹫

成鹫
朝代:明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猜你喜欢

破虏凯歌二十四首·其九

燕山台殿压阿房,又欲移巢占大梁。

起就汉宫三十六,固知无德祇为殃。

(0)

破虏凯歌二十四首·其二十四

江上春风凤盖旋,郁葱佳气霭中天。

从今四海归图籍,金殿垂衣亿万年。

(0)

送僧归旧隐

自言归去后,只在故山边。

纱帽临溪盥,铜瓶傍水禅。

昼闲松塔雨,春尽草堂烟。

何故相抛舍,沉浮逐世缘。

(0)

雨花台

细藓柔莎琐旧堆,昔年曾见异僧回。

如何天上飞灵雨,不为人间洗劫灰。

江接潮头诸脉应,地连岗势一支来。

只今不假虚无事,别是春风歌舞台。

(0)

小重山

谢了梅花恨不禁。小楼羞独倚,暮云平。

夕阳微放柳梢明。东风冷,眉岫翠寒生。

无限远山青。重重遮不断,旧离情。

伤春还上去年心。怎禁得,时节又烧灯。

(0)

挽耿侍郎

给事初为畿县令,姓名直彻阜陵前。

后来佩尽名藩印,死去家无数顷田。

留与道涂歌长者,未调鼎铉合长年。

龚黄只取优称去,更有云台论百篇。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