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始能贯终,太素不知赭。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壁经(bì jīng)的意思:壁经是指刻在墙壁上的经文,比喻读书学习非常刻苦,不畏艰难。
辨才(biàn cái)的意思:辨别人才的能力。
差可(chā kě)的意思:形容差距很小,差不多。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菲薄(fěi bó)的意思:形容物质贫乏,生活困苦。
割裂(gē liè)的意思:指分裂、断裂,形容关系紧密的东西被切断或破坏。
何如(hé rú)的意思:如何,怎样
汲冢(jí zhǒng)的意思:汲冢是一个古代典故,指的是向陷于困境或危险中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鞯辔(jiān pèi)的意思:指马车上的鞯带和辔头,比喻主仆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九宇(jiǔ yǔ)的意思:指天下,泛指整个世界。
可胜(kě shèng)的意思:可以战胜、可以取胜
名言(míng yán)的意思:指具有深刻道理或智慧的话语或格言。
南徐(nán xú)的意思:指南方地区的徐州,也用来形容极远的地方。
奴视(nú shì)的意思:奴视指对奴隶或奴仆的不尊重和轻视。
平意(píng yì)的意思:平息争执、消除误会
钳口(qián kǒu)的意思:指言辞严厉,不留余地,不给对方任何回旋的余地。
三垣(sān yuán)的意思:指城市的三层围墙,比喻防范严密,固若金汤。
圣贤(shèng xián)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
生平(shēng píng)的意思:一个人从出生到去世的整个过程
太素(tài sù)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不为外物所动。
天马(tiān mǎ)的意思:形容思维或想象自由奔放,不受拘束。
眼中(yǎn zhōng)的意思:眼睛里的中心,指非常重视、看重的对象。
意中(yì zhōng)的意思:指心中所想、所愿,即内心的意愿或目标。
中城(zhōng chéng)的意思:指中等规模的城市或城镇。
自许(zì xǔ)的意思:自我夸耀,自我吹嘘
汲冢书(jí zhǒng shū)的意思:汲取古代坟墓中的智慧,指通过学习古人的著作来获得知识和智慧。
-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的《赠徐十三明经时栋四章》的第一章。诗中表达了对圣贤的尊崇与对真正读书人的质疑,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首句“割裂诬圣贤”直指社会上对圣贤的误解与曲解,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行为的不满。接着,“谁真读书者?”一句则提出了疑问,对那些自称读书人却并未真正理解书义的人表示了讽刺。
“鞯辔差可胜,自许等天马。”这两句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那些自以为高人一等,但实际上却只是徒有虚名的读书人。紧接着,“啁响欺病蛩,何如钳口哑?”进一步强调了真正的智慧与沉默的力量,暗示了那些善于言辞却缺乏实质内容的人的肤浅。
“眼中城南徐,生平意中寡。”这两句点出了徐十三明经的名字,并表达了诗人对他独特个性和生活态度的欣赏,认为他不同于常人,有着自己的坚持与追求。“羞攘名言卮,耻炙辨才輠。”则表明了诗人对那些追逐名声、炫耀辩才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更倾向于内省与真诚。
“九宇氛自澄,三垣斗堪把。”这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描述了理想中的清明世界与和谐秩序,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公正与道德纯净的向往。“皇始能贯终,太素不知赭。”则进一步阐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对理想状态的追求。
最后,“岂有菲薄心,奴视及董贾。”这两句批评了那些心胸狭窄、轻视他人尤其是像董卓、贾诩这样的历史人物,暗示了对社会上某些人自私自利、轻视他人价值观的批判。“须悟汲冢书,已在壁经下。”则以古代文献为依据,强调了深入学习与理解的重要性,同时也暗含了对当前社会现象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圣贤、读书人、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道德价值和社会公正的追求,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