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摇湘绿,漪漪与静宜。
《竹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竹林中的宁静与和谐之美。首句“一亩摇湘绿”,以“一亩”形容竹林的规模,用“湘绿”描绘竹叶的翠绿,仿佛整个竹林都在轻轻摇曳中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世界。接着,“漪漪与静宜”进一步渲染了竹林的宁静氛围,水波微动,与周围的静谧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平和而深邃的意境。
“避人酬橘隐,延月赋襟期。”这两句通过隐士与月亮的互动,展现了竹林中的隐逸生活。隐士在竹林深处与橘树为伴,远离尘嚣,月光下赋诗抒怀,表达了对自由与超脱生活的向往。
“鹤至自华表,客来歌竹枝。”鹤是高洁之鸟,常被用来象征高雅与纯洁。此句描绘了鹤从华表(古代用于报时或警示的高台)飞来,与竹林的和谐共处,以及远方客人的到来,他们以竹枝为伴,吟唱着竹枝曲,增添了竹林的生动与活力。
最后,“谢家兰玉富,不似锦绷儿。”这里运用了典故,将竹林比作谢家的兰花与美玉,寓意其高雅与珍贵,同时又与“锦绷儿”形成对比,后者可能指华丽但缺乏内涵的事物,以此强调竹林的自然之美与内在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林景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畏风足不出户者数日矣,次儿自适园回,携到红梅两枝,怅然有感,插瓶赋之庚午
花纵关情奈老何,强吟新句儗东坡。
颜頩似恨寒为祟,颊晕浑忘酒是魔。
儒行朴诚青眼少,客谈忼慨赤心多。
狂风乍起须分付,莫遣春池皱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