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闻栖真士,幽处遁荆荜。
得鼎必全神,逢丹可换骨。
安养(ān yǎng)的意思:安抚、照料、养育。
白日(bái rì)的意思:指白天、日间。也可用来形容事情明摆着的、显而易见的。
博访(bó fǎng)的意思:广泛地访问、考察。
不在(bù zài)的意思:不在表示不在某个地方或不参与某个活动。
不屈(bù qū)的意思:指坚强不屈,不向困难低头。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才能(cái néng)的意思:指人的才能、能力。
尘土(chén tǔ)的意思:指尘埃、灰尘,也用来比喻贫穷、卑微、平凡。
方蓬(fāng péng)的意思:指人的志向或抱负远大,有远大的抱负。
化理(huà lǐ)的意思:指将复杂的问题、矛盾的情况或混乱的局面变得清晰明了、有条理。
寰海(huán hǎi)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广阔无边的海洋。
换骨(huàn gǔ)的意思:指改变外貌或性格,使之焕然一新。
混同(hùn tóng)的意思:混淆、混合在一起
见象(jiàn xiàng)的意思:观察事物的形象、特征,从而推测出其本质、内在的情况。
金阙(jīn què)的意思:指帝王宫殿前的金阙门,比喻极其崇高、难以企及的地位或宝贵的机会。
经期(jīng qī)的意思:
◎ 经期 jīngqī
[menstrual period] 指一次月经行经的时间
开帙(kāi zhì)的意思:开启书籍,指开始学习。
空白(kòng bái)的意思:没有填写或完成的部分;没有内容的状态;无知识或经验的状态。
了不(liǎo bù)的意思:表示事情已经完成或已经彻底了结,没有任何遗憾。
林泉(lín quán)的意思:指山林中的泉水,比喻清幽幽静的环境。
灵台(líng tái)的意思:指人的心灵或思维的宝地,也比喻有才智、有见识的人。
秘密(mì mì)的意思:指不为人所知的事情或消息。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栖真(qī zhēn)的意思:栖息于真理或真实的地方;追求真理或真实的生活。
求道(qiú dào)的意思:追求真理、追寻道路或道义。
去路(qù lù)的意思:指前途或出路被堵塞,无法继续前进。
容和(róng hé)的意思:容忍和调和不同的意见或利益,以达到和谐的状态。
生知(shēng zhī)的意思:指通过实际经验和学习,获得知识和智慧。
衰朽(shuāi xiǔ)的意思:衰落、腐朽、衰败
思虑(sī lǜ)的意思:思考和考虑问题。
未遇(wèi yù)的意思:指未曾遇到过,未曾碰面。
吾曹(wú cáo)的意思:吾曹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表示“我们大家”,用来指代自己和一群人。
象物(xiàng wù)的意思:指事物相似或相仿的特征或形态。
忻乐(xīn lè)的意思:忻乐意指快乐、愉悦的心情。
朽质(xiǔ zhì)的意思:指人的品德或行为堕落、腐化。
虚静(xū jìng)的意思:形容环境空旷而安静,没有人声和杂音。
循循(xún xún)的意思:指言辞有条理、有条不紊,行事有步骤、有条不紊。
掩卷(yǎn juàn)的意思:掩盖真相或隐藏事实
仰望(yǎng wàng)的意思:仰望指向上看,用来表示向上追求、崇拜或敬仰。
有得(yǒu de)的意思:有所收获,有所得到。
玉经(yù jīng)的意思:指珍贵的经书或古代传世的经典著作。
造化(zào huà)的意思:指人事物的变化或转变,特指突然发生的变故或意外情况。
缜栗(zhěn lì)的意思:形容思虑周密,行动谨慎。
真士(zhēn shì)的意思:真正的士人,指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陶所作的《和孔毅甫州名五首》中的第四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追求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平生知求道”,表明诗人一生致力于寻找真理和道义。接着,“金阙劳仰望,玉经探秘密”则描绘了诗人对道家经典著作的深入研究和对道家仙境的向往。
“尝闻造化理,虚静乃不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认为只有通过内心的平静和空无才能真正理解宇宙的奥秘。“又闻栖真士,幽处遁荆荜”则描述了真正的修行者在远离尘世的地方寻求精神的净化。
“深藏虽混同,安养自诚一”强调了内心的纯净和平静对于修行的重要性。“广采与博访,未遇敢怀佚”表达了诗人广泛学习和探索的精神,即使没有遇到理想的境界也不轻易放弃。
“诵经期万遍,掩卷复开帙”展现了诗人对道家经典的虔诚诵读和反复研读的态度。“才能简思虑,了不见象物”则说明了通过修炼达到心灵的纯净,不再被外物所困扰。
“谁将林泉屦,易取尘土绂”表达了诗人对隐居山林、远离世俗的渴望。“渠意良有得,吾曹又何失”则体现了诗人对自身追求与他人生活状态的思考,认为无论选择何种生活方式,内心得到满足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爱君气容和,忻乐不在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和内心的和谐与快乐的赞美。“得鼎必全神,逢丹可换骨”暗示了通过修炼可以达到身心的完全净化和重生。“方蓬达去路,寰海空白日”描绘了诗人对自由和无限可能的向往。“愿开循循诲,灵台非缜栗”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指导,让心灵更加清明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和谐生活的珍视以及对个人内心成长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