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马黄,臣马骊。与君论毛色,臣马焉能希。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翠华(cuì huá)的意思:指美丽的花朵或翠绿的草木。
大纛(dà dào)的意思:指国家或地方的最高统帅。
非所(fēi suǒ)的意思:非所指的意思是不属于某个范畴或不在某个范围之内。
和鸾(hé luán)的意思:指夫妻和睦、恩爱无间。
九方(jiǔ fāng)的意思:指天下、全国。
君马(jūn mǎ)的意思:指君主骑马,形容君主高高在上、威风凛凛的样子。
来自(lái zì)的意思:指事物的来源、起源。
流沙(liú shā)的意思:比喻难以逃脱的危险或困境。
路岐(lù qí)的意思:指道路分岔,比喻事情发展到了关键的时刻,需要作出选择。
马黄(mǎ huáng)的意思:形容马的毛色黄色,也用来比喻人的容貌憔悴、瘦弱。
马当(mǎ dāng)的意思:指人物能够胜任某一职务或承担某一责任。
千万(qiān wàn)的意思:表示强调或劝告,要注意或务必做某事。
权奇(quán qí)的意思:权谋高超,行事独特。
所宜(suǒ yí)的意思:适合,合适
台下(tái xià)的意思:指在表演或演讲时,观众所在的位置。也泛指观众、听众。
微贱(wēi jiàn)的意思:微不足道的贱,形容人品或地位卑微、无足轻重。
燕昭(yān zhāo)的意思:指人们为了美化事物、夸饰事实而使用虚假的言辞。
张大(zhāng dà)的意思:指扩大、放大。
君马黄(jūn mǎ huáng)的意思:形容人的脸色或肤色黄而无华。
燕昭台(yān zhāo tái)的意思:指人们对英才的推崇和赞美。
- 鉴赏
这首诗以“君马黄”为题,是明代诗人胡直的作品。诗中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将君马与臣马的毛色、地位、能力和用途进行了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权力与忠诚、高贵与卑微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句“君马黄,臣马骊”,直接点明了君臣之间的身份差异,君马的颜色为黄色,象征着尊贵与权力;而臣马的颜色为黑色,代表了臣服与谦卑。接着,“与君论毛色,臣马焉能希”,表达了臣马虽然在毛色上无法与君马相匹敌,但在忠诚与效劳方面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臣马虽微贱,来自竁域生权奇”,进一步强调了臣马出身低微,但其才能独特,不凡。这种对比不仅体现在外貌上,更在于内在品质与能力。接着,“朝刷流沙千万里,暮蹀燕昭台下墀”,描绘了臣马的非凡能力,它能够在广阔的沙漠中自由驰骋,也能在高耸的宫殿前从容行走,展现了其卓越的适应性和行动力。
“君若建翠华,能使和鸾齐;君若张大纛,早能识路岐”,通过假设的方式,表达了臣马在君主面前的忠诚与智慧,无论是装饰华丽的旗帜(翠华)还是指挥军队的大旗(大纛),臣马都能准确识别方向,辅助君主决策,体现了其在关键时刻的重要性。
最后,“臣马当献君,愿假九方知”,表达了臣马愿意向君主献身,希望得到九方皋这样的识马之士的认可,进一步强调了忠诚与被认可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君臣马的对比,探讨了忠诚、能力与地位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权力与服务之间寻找平衡的艺术。胡直以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他对人性和社会关系的独到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韵过彭泽怀靖节先生
官船晚泊浔阳郭,把酒长怀靖节贤。
腰折竟辞彭泽米,眉攒宁种远公莲。
归来松菊开三径,老去柴桑受一廛。
晋代衣冠谁避世,刘家社稷自书年。
虽云富贵非吾愿,已有清高独尔传。
千载令人吊遗迹,好山青立县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