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瘁稽前咏,人亡起彼嗟。
- 拼音版原文全文
依 韵 答 景 彝 谢 予 访 其 居 宋 /梅 尧 臣 日 暮 乘 羸 马 ,因 过 太 史 家 。竹 窗 谈 脱 麈 ,槐 树 暝 栖 鸦 。邦 瘁 稽 前 咏 ,人 亡 起 彼 嗟 。夜 分 归 不 寐 ,犹 照 角 巾 斜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邦瘁(bāng cuì)的意思:指国家的忧患或灾难。
槐树(huái shù)的意思:比喻人的智慧和才能。
角巾(jiǎo jīn)的意思:角巾是指古代士人所戴的一种帽子,代表了士人的身份和学问。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有才华和学问。
栖鸦(qī yā)的意思:指栖息在树上的乌鸦,比喻没有固定职业、无所事事或游手好闲的人。
日暮(rì mù)的意思: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也比喻事情接近尾声或即将结束。
史家(shǐ jiā)的意思:指历史学家,也泛指研究历史的人。
太史(tài shǐ)的意思:太史是指古代官职,负责编纂历史和记录史事。在成语中,太史常常用来形容人的学识渊博、博学多才。
夜分(yè fēn)的意思:夜晚分开,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 翻译
- 傍晚时分骑着瘦弱的马,顺路拜访太史的家。
在竹制窗户边交谈,尘埃随风飘散,槐树下乌鸦已栖息入夜。
国家疲惫,让人想起之前的诗篇,人事已非,人们叹息不已。
夜深了还是无法入睡,月光照亮了斜戴的角巾。
- 注释
- 日暮:傍晚。
乘:骑。
羸马:瘦弱的马。
太史家:太史官的住所。
竹窗:竹制窗户。
谈脱麈:闲谈时拂去尘埃。
槐树:槐树。
暝栖鸦:夜晚栖息的乌鸦。
邦瘁:国家疲惫。
稽:回顾。
前咏:过去的诗篇。
人亡:人事已非。
夜分:夜深。
归不寐:无法入睡。
犹照:依然照亮。
角巾:古代文士常戴的头巾。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答景彝谢予访其居》,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骑着瘦弱的马,顺路拜访好友太史家的情景。诗人通过"日暮乘羸马"的细节,展现出时间的推移和旅途的疲惫,而"竹窗谈脱麈"则描绘了与友人交谈的轻松愉快,窗外竹影斑驳,谈话间尘埃仿佛也随之飘散。
"槐树暝栖鸦"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黄昏时分,槐树上乌鸦归巢,增添了静谧的氛围。诗人感慨国家的困顿和社会的艰难,不禁回想起过去的咏史篇章,"邦瘁稽前咏"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历史的反思。
"人亡起彼嗟"则是对友人离去的哀悼,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深叹息。最后,诗人夜晚未能入睡,仍然沉浸在思绪中,"犹照角巾斜"以角巾斜照的形象,寓言诗人内心的不平静和对友人的怀念。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情的珍视,又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内涵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游衡岳
结发功名场,吾岂厌朝市。
风埃涴袍裤,乐事嗟无几。
那知望耆阇,举手弄云水。
山空答清啸,一洗风埃耻。
赤岸横落日,孤烟起墟里。
阴晴故多态,风物自闲美。
归来说佳处,尚复喜见齿。
为作鹤脑侧,失床忘而趾。
平生嘉遁心,衍挽车轮起。
拭涕师懒瓒,多事笑昙始。
仙庐同巽中阿祐忠禅山行
好山不知源,胜处藏叠嶂。
兴来理清游,意适争勇往。
事异倾同识,顾语山答响。
野泉行浅沙,脱屦屡植杖。
相羊木阴下,喘坐清相向。
阿祐华林风,媚秀得妍状。
忠禅等鹄清,精神照冰段。
住山异比丘,韵出羲皇上。
风度太清癯,吐语极豪放。
拨置形骸外,卸裓藉草莽。
独余衰退姿,面色馀烟瘴。
胜践偶获陪,兹乐非夙望。
一笑粲妍鄙,散坐推少长。
愧无斜川诗,苦语出牵强。
读之辄自嗟,幸君一拊掌。
次韵吴提句重九
朝来多爽气,拄笏望西山。
看君此标致,合在台阁间。
赖有宗之辈,文字相往还。
遥知醉九日,红潮生玉颜。
嗟予抱瘴痾,古寺长闭关。
亦复把霜蕊,行嗅赏馀闲。
琢诗偿清境,索句常苦艰。
爱君吐云词,端为破天悭。
气胜起疲堕,语妙镌老顽。
正当作小字,明窗写斓斑。
余所居寺前有南涧涧下浅池每至其上未尝不诵柳子厚南涧诗又恨东坡不和乃和示超然
駮云漏微日,诸峰猿晓时。
飞檐寄木杪,晴瓦暗差差。
意行爱仓凉,地坐休顿疲。
哀蝉尚泣露,积水欲生漪。
瘴痾馀睡色,破裓老垂垂。
心事世途误,风神丘壑宜。
高标谁对我,白鸟深自知。
重来应邂后,归去不须期。
福唐秀上人相见圆通
庐山万木春已透,满目春光迎马首。
北山攫饭借榻眠,一任春山穿户牖。
道人闻是福唐来,石门曾结游山友。
相逢未说一笑欢,且忻春色浓如酒。
何当瘦藤上孤绝,深谷忽惊如锦绣。
人生超放当趁健,东风已暗藏鸦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