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苏 州 曹 琰 虞 部 浩 然 堂 宋 /梅 尧 臣 姑 苏 台 上 麋 鹿 嚎 ,夫 差 城 中 楼 观 高 。荒 榛 尽 已 付 明 月 ,万 古 愤 怒 空 秋 涛 。吴 亡 越 霸 能 几 日 ,後 世 扰 扰 犹 鸿 毛 。孟 轲 善 养 浩 然 气 ,充 塞 天 地 无 饥 嗷 。慕 而 为 堂 亦 有 意 ,不 学 屈 子 成 离 骚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学(bù xué)的意思:不愿意学习或不肯学习。
充塞(chōng sè)的意思:指物体相互之间填满、堵塞,无法通行或进行其他动作。
愤怒(fèn nù)的意思:指愤怒到极点,气得头发竖起。
姑苏(gū sū)的意思:指苏州市,也可用来形容美丽的江南水乡。
浩然(hào rán)的意思:形容气度宏伟,胸怀广阔,品德高尚。
鸿毛(hóng máo)的意思:形容事物微小到极致,比喻微不足道。
后世(hòu shì)的意思:指将来的世代或后代。
荒榛(huāng zhēn)的意思:指荒废、荒疏的样子。
离骚(lí sāo)的意思:指离散、离别之愁。
楼观(lóu guān)的意思:楼观指的是高楼大厦或高处的建筑物,用来比喻高处俯视,洞察事物的本质。
孟轲(mèng kē)的意思:孟轲是指孟子和轲辕,表示两个人物或事物的结合,形容两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麋鹿(mí lù)的意思:麋鹿是指麋鹿的形象,比喻人或事物高贵、高尚、美好。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屈子(qū zǐ)的意思:指忍辱负重、屈辱奋发的人。
扰扰(rǎo rǎo)的意思:指连连扰乱、打扰。
苏台(sū tái)的意思:指人们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中得不到磨砺,容易变得懒散、软弱。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万古(wàn gǔ)的意思:指永远、永久、万世不变。
养浩(yǎng hào)的意思:培养人才,使其才华出众
有意(yǒu yì)的意思:有趣或有价值的
姑苏台(gū sū tái)的意思:指江苏苏州城墙上的一座高塔,也用来比喻文化名城苏州。
- 翻译
- 姑苏台上的麋鹿在哀嚎,夫差城中的楼阁高耸入云。
废弃的丛林都交付给了明亮的月光,万古的愤恨化作秋天的波涛。
吴国灭亡越国称霸又能持续多久,后世纷扰如鸿毛般轻浮。
孟子善于培养正大光明的气节,他的精神充盈天地间,没有饥饿和哀号。
仰慕他的人建堂以表达敬意,但并不效仿屈原创作《离骚》的痛苦挣扎。
- 注释
- 姑苏台:古代苏州的名胜,遗址。
麋鹿:一种大型鹿类,象征荒凉。
夫差:吴王,此处指代吴国衰败。
楼观:高楼观赏风景的地方。
荒榛:荒废的丛林。
明月:明亮的月亮,象征历史长河。
秋涛:秋天的波涛,比喻历史的洪流。
吴亡越霸:吴国灭亡,越国崛起。
后世扰扰:后世的纷扰。
孟轲:儒家圣人孟子。
浩然气:正直的气概。
充塞天地:充满天地之间。
饥嗷:饥饿和哀号。
慕而为堂:仰慕他的人建造殿堂。
屈子:屈原的别称。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姑苏台和夫差城的历史遗迹,以及对历史兴衰的沉思。首句“姑苏台上麋鹿嚎”以姑苏台的荒凉反衬昔日繁华,如今只剩下麋鹿出没,显得凄凉。次句“夫差城中楼观高”则暗示了吴王夫差的傲慢与奢华,然而这些都已成为过去。
“荒榛尽已付明月,万古愤怒空秋涛”进一步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荒草丛生之地,只有明月和秋涛见证了往昔的荣辱。诗人指出,吴国的兴衰和越国的崛起转瞬即逝,“吴亡越霸能几日”,如同鸿毛般轻盈,说明历史的短暂和无常。
接下来,诗人引用孟子的“浩然气”理念,认为应培养一种超越世俗的正气,让其充塞天地,而非沉溺于个人的哀愁。“慕而为堂亦有意,不学屈子成离骚”表达出诗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他选择以浩然堂自励,而不是效仿屈原创作《离骚》那样沉湎于忧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历史遗迹为背景,寓言式地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道德修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深沉和哲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