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花子》
《山花子》全文
清 / 郑骞   形式: 词

谁道今年去年。晚风微劲怕凭栏

药碗词笺无味甚,早秋天

蛾子扑灯蚕作茧,死生趋避无端

提到此身堪恨处,又堪怜。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蚕作(cán zuò)的意思:指劳作、辛勤工作。

词笺(cí jiān)的意思:指用纸笺、纸条等记录下来的文字或信息。

蛾子(é zi)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的缺点或瑕疵。

今年(jīn nián)的意思:指当前这一年,即指现在或最近的一年。

凭栏(píng lán)的意思:倚着栏杆或扶栏。

秋天(qiū tiān)的意思:形容秋天的天气清爽宜人。

趋避(qū bì)的意思:迅速避开危险或困难的处境。

去年(qù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一年,即上一年。

提到(tí dào)的意思:提及;说起;谈到

无味(wú wèi)的意思:指缺乏味道或乏味无聊。

无端(wú duān)的意思:没有理由、没有根据、毫无道理

早秋(zǎo qiū)的意思:指秋季初期,天气刚开始转凉,秋意渐浓的时候。

作茧(zuò jiǎn)的意思:比喻自己因错误的观念或行为而陷入困境,无法自拔。

鉴赏

这首《山花子》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开篇“谁道今年胜去年”,以反问句式引出主题,暗示了对过往与现在的对比思考。接着,“晚风微劲怕凭栏”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对未来的忧虑。

“药碗词笺无味甚,早秋天”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药碗和词笺本是文人雅士常用的物品,但在作者眼中却失去了往日的韵味,这反映了他对当前生活的不满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早秋天”这一时节的描述,也暗含了对时间匆匆、岁月不待人的感慨。

下半阕“蛾子扑灯蚕作茧,死生趋避总无端”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将自然界的现象与人生哲理相联系。蛾子扑向灯火,蚕结茧自缚,都是生命追求光明与自我封闭的象征,而这一切的发生似乎都毫无目的,充满了偶然性。这种现象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深思,以及对命运不可控的无奈感。

最后,“提到此身堪恨处,又堪怜”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生活现状的不满(堪恨)和对他人的同情(堪怜)。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展现了作者在面对生命无常时的矛盾心理,既有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也有对他人境遇的关怀。

整体而言,《山花子》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深刻地探讨了生命的意义、时间的流逝以及个体在宇宙中的渺小与挣扎,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哲学深度。

作者介绍

郑骞
朝代:清

郑骞(1906~1991)中国古典诗词曲研究家。 辽宁铁岭人。后迁北京。毕业于燕京大学,曾先后执教于北京汇文中学、燕京大学、台湾大学,并曾在香港及美国讲学。他治学严谨,对古典诗词曲钩沉发微,有独到见解。著有《景午丛编》,集有他的重要论文86篇。他曾对元杂剧的存佚做过统计,提出重编元剧总目计划。他也用过20年的时间,对北曲旧谱的牌调全部作品加以比较归纳,重新编纂《北曲新谱》、《北曲套式汇录详解》等,为研究北曲曲律作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次韵昌甫所寄·其一

别后连绵好句来,朗哦深视百千回。

穷通身外庸何恨,生死人间信可哀。

公既爱閒常隐几,我方疮楚未持杯。

涧梅点点从教白,春到章泉花自催。

(0)

送沅陵宋令之官

雪残沙软草芽肥,梅萼翻檐柳拂堤。

山色翠连盘瓠石,水声清接武陵溪。

要看抚字归谈笑,且与经行试品题。

我亦钱塘江上去,书林猿鹤共凄凄。

(0)

赠日者入浙

信城居士扬今古,老大驰声更不群。

只是阴阳与流转,便能贵贱合知闻。

功名要以时难得,贤哲惟夫命亦分。

好事劳君过山泽,因行为我看风云。

(0)

薜农寺连月不相见雪中思其所居对湖山之胜一诗呈之

窗外湘山雪正奇,不知曾费几篇诗。

我穷正堕京城日,公达宜居台省时。

春近定须归柳叶,腊残应弗问梅枝。

他年拂袖岷峨去,好话江东有客思。

(0)

岩桂盛开因游步久之

行到东家岩桂乡,花房浓密树身长。

风行黄落留云影,雨出青空漏日光。

已分角巾攲处折,未饶藜杖静中忙。

山林寂寂归高隐,水石迢迢出远荒。

(0)

次韵郑盱眙郊居·其二

一邱一壑本同然,老去心情懒问禅。

野外江山天转大,秋深风露月还圆。

栽花种柳无馀日,问舍求田有尽年。

只恐功名相逼逐,未容著意到閒边。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