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栏将石护,细竹引泉浇。
地僻应稀到,情多屡见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显荒凉的秋日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野色自萧条”,开篇即点出环境的清冷与荒凉,给人一种深秋时节特有的寂寥感。接着,“幽斋共寂寥”一句,将这种氛围进一步深化,不仅指自然界的寂静,也暗含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孤寂与沉静。
“崩栏将石护,细竹引泉浇。”这两句生动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细节,崩塌的栏杆旁,石头守护着,细竹引领着泉水流淌,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寓意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地僻应稀到,情多屡见招。”这两句则转而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地势偏僻,来访者稀少,但诗人情感丰富,多次邀请自然界的美好前来,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以及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最后,“留连更何日,烂漫是今朝。”表达了诗人对当下时光的珍惜与享受,无论是留连于自然的美好,还是沉浸于与朋友相聚的欢乐,都是生命中难得的瞬间,值得细细品味与铭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情感的深切感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读来令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美好。
翠微深处绝嚣纷,岚气空濛湿未分。
樵斧丁丁穿树重,梵钟隐隐隔溪闻。
龙归古洞留残雨,鹤憩长松恋白云。
清啸一声毛骨爽,碧空回首又斜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