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缩复促缩,暮投主人宿。
荒垣对空池,落叶响败屋。
拈杯当炊糜,爇薪代秉烛。
如闻旁舍言,野寇或宵伏。
这首诗名为《促缩》,是明代诗人严嵩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荒凉冷清的夜晚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等待。
首句“促缩复促缩”,以拟声词“促缩”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寂静,营造出一种紧张不安的氛围。接着,“暮投主人宿”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暗示了诗人的旅途劳顿和寻求庇护的心态。
“荒垣对空池,落叶响败屋”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与破败,空池与败屋形成鲜明对比,落叶的声响更添了几分凄凉。这些景物描写不仅烘托了诗人的孤独感,也暗示了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
“拈杯当炊糜,爇薪代秉烛”描绘了诗人夜间的日常生活场景,通过简单的动作——手持酒杯代替炊饭,点燃柴火代替照明,展现了生活的简朴与艰苦。这一细节体现了诗人在艰难境遇中的坚韧与自给自足的精神。
“如闻旁舍言,野寇或宵伏”一句,诗人仿佛听到了邻舍的交谈,隐约透露出外界的不平静,野寇的潜伏暗示了社会的动荡与不安。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敏感感知,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与担忧。
“世虑婴我怀,默坐候天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期待。在静默中等待天明,既是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也是对生活希望的寄托。这句诗深刻揭示了诗人在困境中仍保持着对光明与和平的渴望。
整体而言,《促缩》一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展现了诗人面对动荡社会和个人困境时的复杂情感与坚韧精神。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也有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期待,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