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帛石》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捣 帛 石 宋 /李 廌 婺 女 织 玄 绡 ,欲 作 六 铢 衣 。空 山 捣 寒 月 ,传 声 彻 云 闺 。可 笑 绮 縠 女 ,不 识 砧 与 机 。
- 翻译
- 婺女编织深色的细纱,想要制作轻薄的六铢衣裳。
在空寂的山中,捣衣的声音伴随着寒冷的月光,响彻云霄的闺房。
可笑那些只知华丽丝绸的女子,不懂得捣衣砧和织布机的作用。
- 注释
- 婺女:古代神话中的织女星,这里指女子纺织。
玄绡:深黑色的细纱。
六铢衣:古代极轻薄的丝织衣物。
空山:寂静无人的山。
捣寒月:在寒冷的月光下捣衣。
传声彻云闺:声音穿透云层,传到闺房。
绮縠女:穿着华丽丝绸的女子。
砧:捣衣石。
机:织布机。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静谧的山中织造精美布料的情景。她所织之物是玄色的细绡,打算用以制作价值六铢的衣服。诗中的“捣寒月”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她在清冷的月光下工作的场景,而她的声音也传到了远处的云间高阁中。
后两句则带有一丝嘲讽,指出那些只懂得装饰打扮、不识织布之苦的女子们,她们不知道砧板和织布机的辛勤。这样的对比,不仅突出了婺女的勤劳与技艺,更反映了诗人对于女性角色和社会地位的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优美的自然画面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古代女子的生活状态以及她们在生产活动中的不易。同时,它也透露出诗人对某些女子浅薄行为的批评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宿吴兴道中苕村
浮客倦长道,秋深夜如年。
久行惜日月,常起鸡鸣前。
夕计今日程,息车在苕川。
霜中水南寺,金磬泠泠然。
畴昔此林下,归心巢顶禅。
身依寤昏寐,智月生虚圆。
羁旅违我程,去留难双全。
观身话往事,如梦游青天。
明发止宾从,寄声琴上弦。
聊书越人意,此曲名思仙。
赋得慎罚
帝图光往册,上德表鸿名。
道冠二仪始,风高三代英。
乐和知化洽,讼息表刑清。
罚轻犹在念,忽喜尚留情。
明慎全无枉,哀矜在好生。
五疵过亦察,二辟理弥精。
幪巾示廉耻,嘉石务详平。
每削繁苛性,常深恻隐诚。
政宽思济猛,疑罪必从轻。
于张惩不滥,陈郭宪无倾。
刑措谅斯在,欢然仰颂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