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敢(bù gǎn)的意思:不敢指一个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做某件事情。
残酒(cán jiǔ)的意思:指酒已经喝了一部分,剩下的只是残留的少量酒,比喻事物或事情已经接近尾声或结束。
朝天(cháo tiān)的意思:指向上延伸,直立而高耸。
春火(chūn huǒ)的意思:春天的火焰,比喻热情、活力和希望。
飞鸿(fēi hóng)的意思:指雄鹰飞翔的姿态,形容才华出众、志向远大的人。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蹇驴(jiǎn lǘ)的意思:形容人愚笨或者行动迟缓。
卷帘(juàn lián)的意思:指把帘子卷起来,暗指有所隐瞒、掩盖真相或遮蔽事实的行为。
蜡炬(là jù)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光辉短暂,即光芒一闪即逝。
炉灰(lú huī)的意思:指炉灶上的灰烬,比喻已经熄灭或没有用处的东西。
散送(sàn sòng)的意思:指分散送出或分发。
烧残(shāo cán)的意思:指被火烧得残破不全的东西或人。
拾遗(shí yí)的意思:拾取遗失的物品。
十日(shí rì)的意思:指时间很短暂,只有短短的十天。
语燕(yǔ yàn)的意思:比喻言辞婉转、优美动人。
中散(zhōng sàn)的意思:指被散发或分散到中间位置,形容势力、力量等被削弱或分散。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日暮时分独自居处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孤独感与对生活的细腻体味。
首联“榾柮燔春火尚红,暮寒才觉卷帘通”,以“榾柮”(粗木)燃烧的余烬映照出春天的火光仍显微红,暗示着冬末春初的季节交替,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温暖与希望。随着夜幕降临,寒意渐浓,诗人方才意识到需要打开窗帘,让外界的空气流通进来,这一细节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对生活细微变化的关注。
颔联“炉灰画尽诗初就,蜡炬烧残酒未中”,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炉灰上画满了诗句,表明诗人沉浸在创作之中,而蜡烛即将燃尽,却仍未饮尽杯中的酒,这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艺术创作与饮酒享乐两种生活方式的融合。这两句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态度。
颈联“闷爱拾遗吟语燕,閒同中散送飞鸿”,运用了两个典故。“拾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他常常在燕子的吟唱中寻找灵感;“中散”则是指晋代的嵇康,他喜欢在闲暇时欣赏飞鸿。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虽感孤独,但依然热爱生活,从自然界的细微之处汲取灵感,享受孤独中的宁静与自由。
尾联“蹇驴不敢朝天去,十日何曾过巷东”,以“蹇驴”(行动不便的驴)比喻自己,暗示诗人因某种原因无法前往朝堂或追求更高的理想,只能在日常生活中徘徊。然而,“十日何曾过巷东”一句,看似无奈,实则蕴含着诗人对现状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即使无法实现远大的目标,也依然能在巷东的小天地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和乐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自我处境的反思,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微妙处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寄寿四十二从父
文章叔氏登坛早,雄心未销双鬓老。
日月长悬短布寒,山川自向衡门老。
衡门何处中散林,芙蓉江边绿雨深。
青棠孤馆才十尺,高台面面罗云岑。
儿昔与父同出处,骨肉相师亦相许。
大人落落营千秋,小儿卑卑干一举。
不然提携起末行,岂令当世徒张皇。
我思弘正之间迄今日,纷纷诸子谁升堂。
祗笑前人忘已拙,作色相矜开别辙。
可怜风雅直至今,父起布衣光烈烈。
怀中挟得三千首,都门贤达争驰骤。
未许名山副本藏,相如宁困临邛否。
中秋对月二首·其二
汉宫盛嘉丽,曲房森钩连。
燕赵徵佳人,粉黛盈三千。
冶容倾春葩,被服霓裳鲜。
日夕纷奏御,承恩谁得前。
我欲望昭阳,昭阳高造天。
秋风捐团扇,流尘掩朱弦。
羲和促六辔,容华难久妍。
还顾望明月,孤魄行中天。
悽恻伫永夜,君恩傥未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