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春生(chūn shēng)的意思:指事物由于春天的到来而生长、发展。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汉庭(hàn tíng)的意思:指朝廷、官府,也泛指政府机关。
练文(liàn wén)的意思:指修炼文章,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幕府(mù fǔ)的意思:指封建时代日本的军事政权,也泛指封建时代的军事政权。
千帆(qiān fān)的意思:形容船只众多、繁忙的景象。
切云(qiè yún)的意思:形容能力高超,技艺精湛,能够轻松解决问题。
如君(rú jūn)的意思:如同君主一样,有权力、有威严。
上切(shàng qiē)的意思:指上升、提升或提高,形容事物向上发展或进步。
水犀(shuǐ xī)的意思:形容事物稀少、珍贵。
台城(tái chéng)的意思:指高大的城墙或堡垒。
韬钤(tāo qián)的意思:指隐藏才能,不显露锋芒。
天堑(tiān qiàn)的意思:比喻难以跨越的障碍或差距。
同姓(tóng xìng)的意思:指同一个姓氏。
犀军(xī jūn)的意思:形容人才辈出,士气高昂的军队。
新裁(xīn cái)的意思:重新裁剪或重新设计
元自(yuán zì)的意思:指事物的根源或起源。
折冲(zhé chōng)的意思:指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冒着危险、费力气,不顾困难和牺牲。
柱后(zhù hòu)的意思:指在某个重要地位或职位上的人离开后,接替其位置的人。
组练(zǔ liàn)的意思:指集体训练或合作练习。
水犀军(shuǐ xī jūn)的意思:形容兵力强大,威武雄壮。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送王中丞汝文提督操江(其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对友人王汝文提督操江这一职务的深切关怀与勉励。
首联“折冲元自汉庭闻,柱后新裁上切云”以“折冲”比喻王汝文提督操江的重任,暗含其如汉朝名将般勇猛善战之意;“柱后”则借指王汝文的高大形象,同时暗示其地位之尊崇。“新裁上切云”,既描绘了王汝文提督操江时的英姿,也预示了他将要面对的挑战之高远。
颔联“一剑画将天堑地,千帆教就水犀军”进一步展开画面,以“一剑”象征王汝文的智慧与决断力,能够像挥剑斩断天堑一样,开辟新的战略局面;“千帆”则喻指众多的船只,通过他的指挥调遣,如同训练出了一支精锐的水军,展现了王汝文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颈联“台城昼拥韬钤色,幕府春生组练文”转而描写王汝文在任职期间的日常景象,白天的台城中充满了军事策略的色彩,夜晚的幕府里洋溢着组织训练的活力。这里的“韬钤色”和“组练文”分别指军事策略和军队编制,形象地表现了王汝文在军事管理方面的严谨与高效。
尾联“却笑当年浑共浚,与君同姓不如君”以一种幽默而略带讽刺的口吻,表达了对王汝文的敬佩之情。这里“当年浑共浚”可能是指历史上与王汝文同姓的人,但并未达到王汝文的成就,以此强调王汝文的卓越与独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王汝文提督操江这一角色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他对军事事业的热情与才华,也蕴含了对友情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鸡冠
我初种鸡冠,其小乃毫芒。
曾未得几时,忽已过我长。
根株既猥大,枝叶亦开张。
吐花凌朝曦,生意殊未央。
阴风自西来,惨淡驱清霜。
一夜忽变故,叶萎花已黄。
当此繁盛时,为尔赏壶觞。
及今乃腐草,好玩安可常。
呼童尽剪拔,昔恐践踏伤。
庭除稍旷阔,耳目加清凉。
竹枝久蒙蔽,迥立独苍苍。
读庄子
损此以锱铢,益我以千金。
岂足为轻重,徒能劳尔心。
覆彼以狐貉,蒙此以絺绤。
岂足为厚薄,徒能损卿德。
南山有鸷鸟,睥睨天地秋。
有意横八极,固非守一丘。
老鸱嚇腐鼠,安可施于此。
鹓雏尚不屑,况非鹓雏比。
和常父望湖亭
深湾谓无风,试向江头望。
混混过新潮,峨峨起层浪。
前骧复后踊,极力不相让。
踣落皆有声,摆触颇用壮。
游龙出鬐鬣,怒马轩颈项。
纷纶白雪外,叠去不知向。
势将银汉接,高与海门抗。
吴城挂水墨,越估增怊怅。
我欲绝横流,忠信固可仗。
丈夫七尺躯,鱼腹岂易葬。
缅怀冯河戒,舣棹未敢忘。
夜梦大樽浮,东行视溟涨。
入宫谒阳侯,举袂揖伍相。
问其孰呼吸,乃使此倔强。
谢云天所为,兹语吾恐妄。
却欲诘苍苍,无梯不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