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月 湖 山 谷 劝 耕 次 韵 宋 /邓 深 皂 盖 朱 幡 游 近 郭 ,野 桃 山 杏 炫 红 旂 。看 看 新 燕 衔 泥 候 ,恰 恰 鸣 鸠 唤 雨 时 。未 用 经 丘 思 靖 节 ,何 妨 学 稼 许 樊 迟 。老 农 应 悉 使 君 意 ,六 劝 传 教 到 处 知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传教(chuán jiào)的意思:传教是指宣传和教导宗教信仰,传播宗教思想和教义。
到处(dào chù)的意思:四处,各个地方
何妨(hé fáng)的意思:没有必要担心或阻止,表示无妨。
靖节(jìng jié)的意思:指保卫国家、捍卫正义、守护节日等的行为。
看看(kàn kàn)的意思:观察、察看
老农(lǎo nóng)的意思:指年老的农民。
鸣鸠(míng jiū)的意思:指两个人互相呼唤,彼此相思的意思。
恰恰(qià qià)的意思:正好、恰好
山杏(shān xì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外表看似柔弱,内心却坚强有力。
使君(shǐ jūn)的意思:指能够任用、派遣的官员或人才。
炫红(xuàn hóng)的意思:形容事物颜色鲜艳、光彩夺目。
学稼(xué jià)的意思:指学习农业知识,劳动养活自己。
皂盖(zào gài)的意思:指人的头发白得像皂盖一样。
朱幡(zhū fān)的意思:指官吏的红旗,也泛指权力、地位等显赫的标志。
- 注释
- 皂盖:黑色车篷。
朱幡:红色旗帜。
游近郭:在城郊游行。
野桃:野生的桃花。
山杏:山上的杏花。
炫红旂:炫耀红色旗帜。
看看:新来的。
衔泥候:衔泥筑巢。
恰恰:恰巧。
鸣鸠:斑鸠。
唤雨时:叫唤雨水的到来。
经丘:效仿陶渊明隐居丘陵。
思靖节:思念靖节先生(陶渊明别号)。
学稼:学习务农。
许樊迟:效仿樊迟(孔子弟子,以务农闻名)。
使君:太守。
六劝传教:六次劝农的教诲。
到处知:传遍各处。
- 翻译
- 黑色车篷和红色旗帜在城郊游行,野生的桃花和杏花炫耀着红色旗帜。
新来的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恰巧斑鸠叫唤着雨水的到来。
不必效仿陶渊明隐居丘陵,不妨学习樊迟务农的志向。
老农应该明白太守的心意,他六次劝农的教诲会传遍各处。
- 鉴赏
诗人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田园图。开篇"皂盖朱幡游近郭,野桃山杏炫红旂",诗中透露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皂盖,即是用皂荚制成的遮阳工具,而朱幡则是红色的旗帜,这些都是古代农耕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它们在田野间游动,映照着近郭(城郭附近)的光影,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野桃山杏也正值盛开,红色的花朵如同旂旗一般,在春风中飘扬,显得格外鲜艳。
接着"看看新燕衔泥候,恰恰鸣鸠唤雨时",诗人转而描写了燕子在泥土中筑巢的场景,以及鸟儿在即将来临的春雨前发出的鸣叫声。这里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之细致,也透露出一丝对自然生态变化的期待与关注。
"未用经丘思靖节,何妨学稼许樊迟"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农时节令的重视。"未用经丘"意味着尚未开始耕作,而"思靖节"则是对节气变化的思考和等待。在这个时候,"何妨学稼许樊迟",便是在劝说人们效仿古圣先贤(如许由、樊须)那种勤劳耕耘的精神,即使在农忙时节也不要急躁。
最后"老农应悉使君意,六劝传教到处知",诗人通过老农的形象,表达了对农事的鼓励和教育。"六劝"可能是指古代《六家农说》之类的农业知识,而"传教到处知"则意味着这些知识需要广为人知,让每个人都能理解并实践。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勤耕儋稼、顺应自然节气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农业知识传播的期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