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种竹月馀稍觉憔悴恐有不安意用前韵慰之·其一》
《种竹月馀稍觉憔悴恐有不安意用前韵慰之·其一》全文
明 / 王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东风无处阳春小草皆承雨露新。

底事独含憔悴色,多应不乐近嚣尘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底事(dǐ shì)的意思:底事指底细、真相、内情。表示了解事情的真相或内幕。

东风(dōng fēng)的意思:东风是指从东方吹来的风,引申为春风,也比喻好消息、繁荣的前兆。

多应(duō yìng)的意思:多次应对,多方面应用。

憔悴(qiáo cuì)的意思:形容人因疾病、忧愁等原因而面色憔悴、容貌消瘦。

无处(wú chǔ)的意思:没有地方可以逃避或躲藏

嚣尘(xiāo chén)的意思:指声名显赫、声势浩大,也可以形容喧嚣繁忙的场面。

小草(xiǎo cǎo)的意思:小草指的是年幼或者力量薄弱的人,也可以比喻没有经验或者没有实力的人。

阳春(yáng chūn)的意思:指朴素、朴实无华,没有修饰的样子。

雨露(yǔ lù)的意思:雨露是指雨水和露水,比喻对人民的关怀、帮助和恩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竹子的独特情感。首句“东风无处不阳春”以春风为引,渲染出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小草皆承雨露新”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滋润与新生,小草在雨露的滋养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底事独含憔悴色,多应不乐近嚣尘”则赋予了竹子一种独特的生命状态和情感色彩。竹子似乎在表达对喧嚣尘世的不满或疏离感,其“憔悴色”并非自然生长过程中的常态,而是对某种外界因素的反应。诗人通过竹子的形象,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和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竹子的“憔悴色”隐喻了对喧闹环境的反感,以及对心灵纯净、自然和谐生活的追求。诗中流露出的是一种超脱世俗、向往宁静的哲学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追求。

作者介绍
王绂

王绂
朝代:明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猜你喜欢

次韵答邹海屿邑侯

南州张仲蔚,黑发谢朝冠。

图史供春事,蒪鲈奈岁寒。

城隈开菊径,笔里倒词澜。

策骑空惭我,长途未息鞍。

(0)

新作凤凰台二首·其二

暮鸦散尽海天秋,台上朝阳有凤游。

翠壁作屏连北极,练江分带入东流。

衣冠恍集金陵地,樯橹疑过白鹭洲。

散发篷窗眠倒影,不妨身世在丹丘。

(0)

和抵澄二首·其一

何事天孙懒弄梭,孤臣有感鬓双皤。

心悬日下黄金阙,梦断风前白玉珂。

香幕未嫌连蜃气,仙槎犹喜近天河。

浮云世故那能料,肯向樽前学怨歌。

(0)

赠客

千里江湖萦客梦,十年市隐见人心。

问奇时向扬雄宅,不学邯郸破万金。

(0)

暮春寄远

清夜江桥别,归舟失暝烟。

那堪三月暮,独对落花前。

(0)

吴生光卿斋为风雨所破旋葺成之予过见壁上多有题咏因走笔赋此以赠

清斋四壁金风起,雅调高朋玉露收。

烂漫珠玑山鬼泣,淋漓翰墨海天愁。

斗间龙隐张华剑,屋里貂寒季子裘。

不见洛阳年少客,立谈挥涕动宸旒。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