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度碧溪疑辍棹,僧归苍岭似闻钟。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郭 秀 才 游 天 台 唐 /许 浑 云 埋 阴 壑 雪 凝 峰 ,半 壁 天 台 已 万 重 。人 度 碧 溪 疑 辍 棹 ,僧 归 苍 岭 似 闻 钟 。暖 眠 鸂 鶒 晴 滩 草 ,高 挂 猕 猴 暮 涧 松 。曾 约 共 游 今 独 去 ,赤 城 西 面 水 溶 溶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壁(bàn bì)的意思:指某个整体的一部分,通常用来形容两个相对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碧溪(bì xī)的意思:指清澈见底的溪水,比喻文采清新、才思敏捷。
赤城(chì chéng)的意思:指人名、地名等的简称,也指人名、地名等的简称,也指红色、红润、红艳。
涧松(jiàn sōng)的意思:指坚定不移、坚强不屈的品质。
猕猴(mí hóu)的意思:指人的本性或行为像猴子一样,形容举止不端或喜欢调皮捣蛋。
溶溶(róng róng)的意思:形容水流动的样子,也用来形容光线柔和明亮。
天台(tiān tāi)的意思:指官员的职位或地位高而危险,随时可能倾覆。
雪凝(xuě níng)的意思:形容雪花凝结在一起,不易分散。比喻人的情感、思想、言行等凝聚在一起,不易改变。
阴壑(yīn hè)的意思:指暗中进行的阴谋诡计。
- 翻译
- 云雾笼罩着幽深的山谷,雪凝结在山峰上,半边的天台山已经重峦叠嶂。
人们穿过碧绿的溪流时仿佛停下了船桨,在苍翠的山岭间僧人归来,似乎能听到远处的钟声。
鸂鶒在温暖的阳光下于河滩草地上休憩,黄昏时分猕猴挂在高高的松树上。
曾经相约一同游览而今我独自前往,赤城山的西面水流潺潺交融。
- 注释
- 云埋:云雾笼罩。
阴壑:幽暗的山谷。
雪凝峰:雪覆盖在山顶上。
半壁:半边。
天台:指天台山,中国浙江省的一座名山。
万重:形容山峦重重。
人度:人穿过。
碧溪:清澈碧绿的溪流。
疑辍棹:仿佛停止了划桨,比喻静止或暂停。
僧归:僧人归来。
苍岭:青翠的山岭。
似闻钟:好像听到了钟声。
暖眠:温暖中休憩。
鸂鶒:一种水鸟,类似鸳鸯。
晴滩草:晴朗日子里的河滩草地。
高挂:挂在高处。
猕猴:一种猴子。
暮涧松:傍晚时分山涧旁的松树。
曾约:曾经约定。
共游:一起游览。
今独去:现在独自前往。
赤城:赤城山,这里特指某地的赤色山体。
西面:西方。
水溶溶:水流交融的样子,形容水流动的样子。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川景象,诗人通过对比和联想,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开篇“云埋阴壑雪凝峰”立即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连绵不绝的山脉之中。紧接着,“半壁天台已万重”则增强了这种景象的宏大感,天台山如同通往天堂的一座高不可攀的宝座。
“人度碧溪疑辍棹”一句,以行人的视角切入,将读者带入幽深的自然之中,那里的溪流清澈,连行人的脚步都似乎变得小心翼翼。接下来的“僧归苍岭似闻钟”则展现了时间和空间的交错,僧人归来时,山中的钟声似乎在空谷足音中回响,让人不禁沉思。
“暖眠鸂鶒晴滩草,高挂猕猴暮涧松”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鸂鶒(一种古代传说中的鸟)在温暖的阳光下安然入睡,而猕猴则在傍晚时分依附于苍翠的松树,营造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生态景象。
最后,“曾约共游今独去,赤城西面水溶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曾经相约同游,如今却只能独自前往,这种离别之情在柔和的山水间流淌,显得更加凄凉。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天台山这一自然奇观的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将归三首·其一
春田岂不美,春园亦可佳。
田水流决决,园禽语喈喈。
荷笠复携锄,动作颇自谐。
邻叟三五辈,击壤欢无涯。
禄仕四十年,志运良已乖。
许国既无补,陷阱几沈埋。
皇恩湛昭洗,印绶蒙优差。
内循齿发衰,愧彼英俊偕。
休焉保其终,飞章乞残骸。
将归乐复乐,清风扫孤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