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戊 辰 岁 江 南 感 怀 唐 /齐 己 忽 忽 动 中 私 ,人 间 何 所 之 。老 过 离 乱 世 ,生 在 太 平 时 。桃 李 春 无 主 ,杉 松 寺 有 期 。曾 吟 子 山 赋 ,何 啻 旧 凌 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何啻(hé chì)的意思:不亚于、不逊色于
忽忽(hū hū)的意思:形容心情愉快,轻松自在。
离乱(lí luàn)的意思:指事物分离,混乱无序的状态。
凌迟(líng chí)的意思:指将人活活剖开或肢解,进行残忍的折磨。
乱世(luàn shì)的意思:指社会动荡、混乱的时期。
平时(píng shí)的意思:平时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常时刻,与特殊时刻相对。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杉松(shān sōng)的意思:指人品高尚、言行正直,像杉木一样坚定不移。
所之(suǒ zhī)的意思:指所述或所说的地方或事物。
太平(tài píng)的意思:太平指的是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的状态,也可以表示和平、安宁的境地。
桃李(táo lǐ)的意思:指学生或后辈,也泛指学问、才能等。
无主(wú zhǔ)的意思:没有主人或所有者。
中私(zhōng sī)的意思:指在公共事务中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 注释
- 忽忽:忽然间,不经意地。
动中私:心中的私情或个人情感。
人间:人世间。
何所之:去哪里,追求什么。
老过:经历过老年阶段或指时间已经过去。
离乱世:战乱频繁的时代。
生在:出生于。
太平时:和平、安宁的时期。
桃李:桃花和李花,代指春天的花卉。
春无主:春天里没有主人,比喻自然界的花草自生自灭。
杉松寺:寺庙中的杉树和松树,常青象征。
有期:有固定的周期或期待。
曾吟:曾经吟诵。
子山赋:指庾信(字子山)的诗赋作品。
何啻:何尝,岂止。
旧凌迟:过去的痛苦缓慢折磨,比喻过去的艰难生活。
- 翻译
- 忽然心中涌动起私人的情感,人活一世究竟追求着什么。
经历过战乱频发的年月,有幸生于这相对安宁的时代。
春天里桃花李花自开自落,无人主宰,而寺庙中的杉松树却似乎总有固定的周期。
曾经吟诵过庾信(子山)的诗赋,那些作品中描述的苦难,何尝不是对过往动荡生活的深切反映。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名为《戊辰岁江南感怀》。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描述自己对于过去某些时刻和事件的回忆与思考。
"忽忽动中私,人间何所之。"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点滴的追念和对现实处境的迷茫感。在“忽忽”一词中,可以感受到时间流逝的迅速和无常,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寻觅。
"老过离乱世,生在太平时。"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所处时代的感慨。他提到自己年纪已高,经历了动荡的年代,而出生和成长于相对安定的时期,这种对比强调了历史变迁与个人命运的关系。
"桃李春无主,杉松寺有期。"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桃李作为春天的象征,没有了主人的关照,而杉松寺则是诗人心中的一处期待之地。这两种意象构成了对比鲜明的情感寄托,一方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无人问津的哀愁,另一方面又显露出对于某种精神寄托的向往。
"曾吟子山赋,何啻旧凌迟。" 这两句则是诗人自述过去吟咏子山之赋,而现在却感到时间的流逝和自己的拖延。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自豪,同时也透露了一种时光荏苒、自我反省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的回忆与当下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是复杂且丰富的,它不仅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更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思考和反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