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为冠好,轻轻称敝袍。
泪曾和氏下,形为屈生高。
这首诗《玉冠》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恭尹所作。诗中以“玉冠”为题,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玉冠的喜爱与珍视之情。
首句“白玉为冠好”,直接点出主题,赞美玉冠之美,以“白玉”这一高贵材质作为冠饰,自然显得华贵非凡。接着“轻轻称敝袍”,描述了玉冠佩戴在普通衣袍上时的和谐与雅致,虽是日常之物,却因玉冠而增色不少。
“泪曾和氏下,形为屈生高。”这两句运用典故,和氏璧的典故暗示了玉的价值与来历,屈原的典故则表达了诗人对玉冠的敬重与推崇。通过这两个典故,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韫椟常忧玷,随身勿用劳。”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玉冠的爱护之心。韫椟,即藏于箱中之意,这里指玉冠的保存;玷,瑕疵,此处比喻损害或破坏。诗人担心玉冠被损坏,因此在佩戴时格外小心,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呵护。
最后,“衰年尤爱尔,相映鬓边毛。”在诗人的晚年,依然对玉冠喜爱不已,它与鬓边的白发相互映衬,增添了几分岁月的韵味。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玉冠的深厚情感,也流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玉冠》一诗通过对玉冠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视,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赤龙衔日照赤子,白蛇横毙乌骓死。
东风吹冷咸阳灰,长乐未央连阙起。
昆吾宝刀截琼肪,阴文小篆云汉章。
盘螭作纽径二寸,历岁四百传天王。
黄星孛明铜爵舞,铜仙泪泣如丝雨。
盗将神器竟不归,玺亦漂沦频易主。
使君购得心良苦,君不见丰城有剑气上冲。
米船也贯沧江虹,陋歌先附苏卿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