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生查子》
《生查子》全文
清 / 陈匪石   形式: 词  词牌: 生查子

今朝蟢子飞,昨夜灯花结。

万一藁砧归,正值秋节

徐揩满镜尘,邀下中天月。

笑问锦屏人,何似天山雪。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灯花(dēng huā)的意思:指人的生命短暂,比喻人的寿命短暂。

藁砧(gǎo zhēn)的意思:比喻人的行为懒散,不勤劳。

何似(hé sì)的意思:表示与之相比或相似的事物相差很远,形容差距非常大。

锦屏(jǐn píng)的意思:形容文章或诗词文采斐然,文辞华美。

今朝(jīn zhāo)的意思:指现在、此时此刻。

秋节(qiū jié)的意思:秋天的节日

天山(tiān shān)的意思:指巍峨壮丽、高不可攀的山峰,也可比喻高尚的人品和伟大的事业。

万一(wàn yī)的意思:表示对可能发生的不好的事情做出预防或警示,以防止损失或避免后悔。

下中(xià zhōng)的意思:指在两个极端或对立的事物中,选择一个中间的、适中的位置或态度。

正值(zhèng zhí)的意思:指正好、恰好、刚好的意思。

中天(zhōng tiān)的意思:指太阳高悬在天空中央,形容光明照耀、非常明亮。

昨夜(zuó yè)的意思:指过去的夜晚,通常用来表示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下中天(xià zhōng tiān)的意思:指天空中的云彩下降到地面,形容雨势非常大。

鉴赏

这首《生查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首句“今朝蟢子飞”以蟢子(蜘蛛)的飞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等待的漫长,暗示女子在等待丈夫归来。接着,“昨夜灯花结”则通过灯花的结成,隐喻了女子在夜晚的孤独与期盼,灯花的美丽与短暂,仿佛是她心中希望的寄托。

“万一藁砧归,正值清秋节”,表达了女子对于丈夫归来的美好愿望,以及对清秋时节的期待,清秋节在古代常被视为团圆的佳期,充满了对相聚的憧憬。然而,这种希望是否能实现,却充满了不确定性,体现了等待中的忐忑与期待。

“徐揩满镜尘,邀下中天月”,通过女子擦拭镜子的动作,展现了她对美的追求和对未来的幻想。邀请明月降临,不仅是一种浪漫的想象,也是对丈夫归来的渴望,希望月光能带来丈夫的消息或直接将他带回家。

最后,“笑问锦屏人,何似天山雪”,以幽默而略带讽刺的口吻,询问身边的女子(可能是指其他等待丈夫归来的女性),为何不如同天山之雪般纯洁无瑕,既是对自身处境的自嘲,也暗含了对其他人的羡慕与嫉妒。这句话巧妙地揭示了等待中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未来的乐观期待,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自我解嘲。

整体而言,这首《生查子》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女性在等待爱人归来时的复杂心理状态,既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有面对现实的无奈与自我反思,是一首情感丰富、寓意深刻的佳作。

作者介绍

陈匪石
朝代:清

陈匪石(1883-1959) 原名世宜,号小树,又号倦鹤。江宁人。早年就读尊经书院,曾随张次珊学词。入同盟会。又随朱祖谋研究词学,并入南社,编《七襄》刊物。据传译有《最后一课》(郑逸梅《南社丛谈》)。历任上海各报记者、中国大学、华北大学、中央大学教授,1952年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纂。著有《旧时月色斋诗》、《倦鹤近体乐府》、《宋词举》、《声执》。
猜你喜欢

疏山

一见云山病眼清,野僧勤动水边迎。

苍松翠竹东南道,乱石峰前踏月行。

(0)

馀杭久旱赵悦道入境之夕四郊雨足二首·其二

旌旗东下路尘开,六月风云席上回。

正恐一方人暍死,直将霖雨过江来。

(0)

送张忠州使君八兄二首·其二

东阁如公不挽留,又飘征袖入西州。

四方谩说多奇士,千骑才教占上头。

那得长绳萦去棹,不堪淋雨助离愁。

长江自古常东注,莫遣仙舟得溯流。

(0)

上齐山

秋日悬光八使来,笙歌十里郡筵开。

六朝草色铺堤路,九日花香泛酒杯。

红袖歌长凝粉黛,紫微诗久蔽尘埃。

贤人此会知无尽,不畏年华似箭催。

(0)

题御爱牡丹

天香不数魏姚家,玉砌雕栏护绛纱。

闻说弓旌遍岩穴,怜才应是胜怜花。

(0)

寄题项圣予卢溪书院

中兴天子旌义门,荣光犹足昌弟昆。

家庭衮衮义子孙,下相郎君开义塾。

美意非徒淑姻族,乡里烝烝义风俗。

乃翁固喜儿读书,更喜它人与儿俱。

儿今不替翁之初,人人忠孝书绪馀。

初唐元勋几卿相,游学岂无他绛帐。

姓名半出多显扬,河汾便是卢溪样。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