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村里(cūn lǐ)的意思:指在农村或偏远地区。
法政(fǎ zhèng)的意思:指依法治国,政令公正,法律权威。
故事(gù shì)的意思:
[释义]
(1) (名)基本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
(2) (名)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
[构成]
偏正式:故(事
[例句]
故事情节。(作定语)季氏(jì shì)的意思:指季孙,泛指季子,也可指季氏家族。
教习(jiào xí)的意思:
(1).教练;教授。《管子·幼官》:“器成不守,经不知;教习不著,发不意。”《史记·李斯列传》:“ 高 受詔教习 胡亥 ,使学以法事数年矣。”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 徽宗 曰:‘朕欲教习书法,告命使能者书之,不愧前代。’” 清 李渔 《比目鱼·入班》:“我已聘了一位名师,约定今日来开馆,等不得脚色齐备,先把有的教习起来,等做浄的到了补上也未迟。”
(2).学官名。掌课试之事。 明 代选进士入翰林院学习,称“庶吉士”,命学士一人(后改为礼、吏两部侍郎二人)任教称为“教习”。 清 代沿用此制:翰林院设庶常馆,由 满 汉 大臣各一人任教习,选侍讲、侍读以下官任小教习。官学中亦有设教习者。《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贤契,目今朝廷考取教习,学生料理,包管贤契可以取中。”
(3).教师。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在下 固始 苏昆生 是也,自出 阮 衙,便投妓院,做这美人的教习。” 清 秋瑾 《敬告姊妹们》:“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厰,何尝不可自己养活自己吗?”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二章:“不相信以他这个毫无前途的穷教习,会被一个积世老婆婆和一个能干的中年妇女真个看得上眼。”科教(kē jiào)的意思:
(1).法令;教命。 三国 魏 吴质 《在元城与魏太子笺》:“至於奉遵科教,班扬明令……抑亦懔懔有庶几之心。”《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科教严明,赏罚必信。”
(2).指道教信条戒律。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聂师道》:“吾已受道法,科教不容易服。”《文献通考·经籍五二》:“﹝ 马端临 ﹞按:道家之术,杂而多端,先儒之论备矣,盖清浄一説也,炼养一説也,服食又一説也,符籙又一説也,经典科教又一説也。”
(3).科学教育的简称。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孔子(kǒng zǐ)的意思: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这个成语指的是尊敬孔子和他的思想,也用来形容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千年(qiān nián)的意思:指长时间,形容时间的长久。
三家(sān jiā)的意思:指三个家族、三个势力或三个团体。
先生(xiān shēng)的意思:先生一词可以指代男性,也可以指代受过教育、有地位的人。在古代,先生一词常常用来尊称有学问、有才干的人。
学堂(xué táng)的意思:指学习的场所或机构。
政学(zhèng xué)的意思:政治学问,指政治理论和政治学知识。
三家村(sān jiā cūn)的意思:指三个家庭住在一起,形容亲密无间的关系。
- 鉴赏
此联以讽刺手法,对当时教育现状进行了辛辣的批判。上联“孔子为同冠,可怜法政学堂,偏讲二千年前故事”中,“孔子为同冠”暗喻孔子在法政学堂的地位,但“可怜”二字则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惋惜和讽刺,即法政学堂过于强调传统儒家教育,而忽视了现代法律与政治的实际应用。“偏讲二千年前故事”更是直接指出了教育内容的陈旧与脱离现实。
下联“季氏伐颛臾,似此商科教习,不如三家村里先生”运用了《论语》中的典故,季氏攻打颛臾象征着不顾实际、好战的行为,以此比喻当时的教育者过于理论化,不切实际。将商科教习与“不如三家村里先生”进行对比,暗示了传统乡村教育者更贴近生活,更实用,更能解决实际问题。整体来看,此联通过巧妙的引用和对比,揭示了当时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以及传统与现代教育的矛盾。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松石室
松生厓石间,其势不两大。
松根与石斗,摩轧发奇怪。
文章世所惊,风气日以坏。
椎剥斧斤馀,俱伤而并败。
情文困追琢,至道在稊稗。
上人禅者流,独往脱天械。
燕坐一室中,心游大千界。
松风与石濑,萧瑟杂滂湃。
物我澹相忘,灵虚绝纤介。
瞻彼五髻峰,峭拔出天外。
长松将秀石,出入妨而隘。
日与二者俱,消摇一何快。
逝将从君游,吾衰怯行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