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卢 道 子 赴 铨 试 宋 /项 安 世 高 才 真 干 父 ,新 渥 继 难 兄 。舟 楫 维 湘 岸 ,簪 缨 觐 汉 京 。学 虽 工 比 兴 ,科 亦 要 刑 名 。书 律 三 冬 足 ,荣 华 一 战 成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比兴(bǐ xīng)的意思:比喻;比方。
干父(gàn fù)的意思:指不负责任的父亲或不尽责的男性长辈。
高才(gāo cái)的意思:指人才出众、能力高超。
汉京(hàn jīng)的意思:指京城,特指古代中国的首都。
难兄(nàn xiōng)的意思:指与自己关系不好的兄弟或朋友。
荣华(róng huá)的意思:指富贵荣华的生活和地位。
三冬(sān dōng)的意思:形容寒冷的冬天。
新渥(xīn wò)的意思:指刚刚着手做的事情,就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刑名(xíng míng)的意思:指受到法律惩罚而被迫改变姓名。
簪缨(zān yīng)的意思:指担任重要职务或担负重大责任。
舟楫(zhōu jí)的意思:指船和桨,比喻同舟共济、共同努力。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为他的儿子卢道子即将参加铨试所作,表达了对儿子才华的认可和对他未来的期待。首联“高才真干父,新渥继难兄”赞扬了卢道子的出众才华,认为他继承了家族的优秀基因,堪与父亲相比,且在兄弟中也显得特别出色。颔联“舟楫维湘岸,簪缨觐汉京”描绘了卢道子乘船前往京城应试的情景,暗示着这次考试的重要性,以及他对国家体制的尊重。
颈联“学虽工比兴,科亦要刑名”强调了学问不仅要精通比喻象征(比兴),更要注重实际的科举功名,即对法律和行政知识的掌握。尾联“书律三冬足,荣华一战成”则寄寓了厚望,希望卢道子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准备,能在一次考试中就取得荣耀和成功。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既体现了家庭对子弟的期望,也展现了诗人对儿子才华的肯定,具有浓厚的家庭教育和时代背景色彩。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