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安危(ān wēi)的意思:指人的生命安危,安全与危险。
苍生(cāng shēng)的意思:指百姓、人民或广大民众。
出山(chū shān)的意思:离开山林,进入社会活动;指人从隐居状态中走出来,重新投入社会。
吹笛(chuī dí)的意思:吹奏笛子。也用来比喻人们无所事事,不务正业。
当日(dāng rì)的意思:指当天、当时的情况或状态。
烽烟(fēng yān)的意思:指战争时期烽火四起、战事频繁的景象。
孤城(gū chéng)的意思:指单独存在的城市或孤立无援的城市。
海湄(hǎi méi)的意思:指海水的边缘。
何日(hé rì)的意思:什么时候
极目(jí mù)的意思:极目指的是向远处极目远望,形容目光远大、眼界宽广。
林墅(lín shù)的意思:林墅指的是茂密的树林或庄园。
流涕(liú tì)的意思:流泪哭泣。
纶巾(guān jīn)的意思:纶巾是指用纶丝做成的头巾,比喻聪明才智出众的人。
视师(shì shī)的意思:视师是指对待老师或上司时,以尊敬、敬重的态度对待,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
停车(tíng chē)的意思:停止行动或活动,暂时休息或等待。
闻鸡(wén jī)的意思:指早上听到鸡叫声,表示努力向上,不贪睡懒散。
问俗(wèn sú)的意思:了解民俗风情,探究世间百态。
异时(yì shí)的意思:不同时期;不同的时间。
一视(yī shì)的意思:不加区别地看待,平等对待
萦梦(yíng mèng)的意思:形容梦境如幽幻萦绕不去。
羽书(yǔ shū)的意思:指通过书信传递消息或传达意思。
中夜(zhōng yè)的意思:指夜间的中间时刻,也指深夜。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陆清原所作的《答黄石斋先生》。诗中描绘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忧虑与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之情。
首联“问俗停车到海湄,羽书那敢论安危。”以“问俗停车”描绘了诗人深入民间,了解民情的举动,同时也暗含了对国家现状的担忧。“羽书那敢论安危”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可能引发动荡的消息,不敢轻易讨论的态度,体现了他对局势的谨慎和对国家稳定的责任感。
颔联“孤城吹笛思当日,中夜闻鸡岂异时。”通过“孤城吹笛”和“中夜闻鸡”的情景,分别象征着历史的回响和时间的流逝。诗人回忆往昔,思考今日,感慨时光易逝,世事变迁,但内心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始终如一。
颈联“北望烽烟萦梦远,东瞻林墅出山迟。”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忧虑。北望烽烟,象征边境的不宁;东瞻林墅,暗示内部隐忧。这两句通过视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国家内外安全形势的深切关注。
尾联“苍生极目堪流涕,何日纶巾一视师。”表达了诗人对广大民众疾苦的同情,以及渴望能够为国家安定贡献力量的愿望。诗人希望有一天能披上纶巾,成为国家的统帅,带领人民走出困境,实现国家的和平与繁荣。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个人经历、历史反思和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体现了其深厚的家国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湖上望匡庐
方舟凌广湖,挂席南风驶。
湖水荡悠哉,东西旷涯涘。
匡庐之山何崔嵬,居然形势向湖开。
青天缥缈烟霞窟,白日照耀金银台。
延袤周遭五百里,诸峰矗矗干霄起。
牙错封提两郡雄,阴晴坐变千崖里。
瀑布常飞双白虹,东林早晚坐闻钟。
白莲池上今谁主,三笑溪边尚有踪。
其中幽胜难缕指,洞天福地应无比。
杖履真堪托此山,红尘趍走徒为尔。
平生几度此经过,梦想神游日已多。
未能长往空回首,杀杀山灵奈尔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