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尖龙舌地,兰若此中开。
曲径深依竹,荒池浅凿苔。
只恐庵居兴,难淹出世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幽的山林庵庙景象。"一尖龙舌地"形象地刻画了土地的奇特形状,如同龙的舌头般突出。"兰若此中开"点明了兰花在这样的环境中绽放,暗示了环境的宁静和高洁。
"曲径深依竹"描绘了弯曲的小路深入竹林之中,增添了禅意与隐逸之感。"荒池浅凿苔"则展示了池塘虽荒芜但仍有生机,青苔的生长增添了岁月的痕迹。
诗人希望庵庙与自然和谐相接,"要令溪水接"表达了对流水的亲近,让溪水滋养这片净土。同时,"莫碍野云来"表达了庵庙应保持开放,让自由自在的云彩出入,寓意着心灵的自由。
最后,诗人担心自己过于沉浸在这份宁静中,可能会失去入世进取的机会,"只恐庵居兴,难淹出世材"流露出淡淡的忧虑,表达了对平衡世俗与出世的追求。整体上,这是一首富有禅意的山水诗,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奇峰欲干天,失势忽斜落。
弯环疑互缠,奋击起相搏。
万叠凭巑岏,一条开荦确。
望中见纡郁,意外出巉恶。
怪棱低钩衣,仄势怒齿索。
兹为入山路,有似门启钥。
微生寄舆夫,喘息不敢作。
登顿愁趼疲,窥觑虑魂弱。
不信人世间,坦途尚清廓。
遥见青林端,秃当响檐铎。
知有梵宇崇,盘空横岝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