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林七问·其七问剑》
《东林七问·其七问剑》全文
明 / 成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往往平事,烦君几濯磨

风尘抖擞岁月蹉跎

钟虡消兵器,铅刀当太阿。

不知三寸管,谁较杀人多。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寸管(cùn guǎn)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极其小心谨慎,一丝不苟。

蹉跎(cuō tuó)的意思:指浪费时间、虚度光阴。

抖擞(dǒu sǒu)的意思:形容精神振奋,精力充沛。

风尘(fēng chén)的意思:指人在纷繁世事中历尽风雨、沧桑变化后依然保持坚强、不屈的品质。

平事(píng shì)的意思:平事指的是处理事情时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

三寸(sān cùn)的意思:形容人的身材矮小。

濯磨(zhuó mó)的意思:濯,洗涤;磨,磨砺。比喻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修炼,提高自己的品德和能力。

岁月(suì yuè)的意思:岁月指的是时间的流逝和年岁的变迁。它常用来表达人生的短暂和岁月的无情。

往往(wǎng wǎng)的意思:常常,经常

消兵(xiāo bīng)的意思:指用智慧、策略或方法消除敌人的武装力量。

钟虡(zhōng jù)的意思:指人才出众,才华卓越。

三寸管(sān cùn guǎn)的意思:形容人的能力、权力或地位非常有限。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成鹫所作的《东林七问》之七,主题为“问剑”。诗人以剑为喻,探讨了人生中的种种难题与挑战。

首句“往往难平事,烦君几濯磨”,开篇即点出人生的不平之事层出不穷,需要借助时间与经历的磨砺来逐渐化解。这里的“濯磨”二字形象地描绘了通过时间与经验的积累,人们能够逐渐适应和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接着,“风尘频抖擞,岁月易蹉跎”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人生的不易。诗人用“风尘”比喻生活的艰辛与挑战,用“频抖擞”形容人们在面对这些挑战时的坚韧与努力。同时,“岁月易蹉跎”则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无情,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不让宝贵的生命在无谓的挣扎中被浪费。

“钟虡消兵器,铅刀当太阿”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钟虡”(古代宗庙中悬挂的乐器)与“兵器”相对比,象征着和平与战争的不同状态;“铅刀”与“太阿”(古代名剑)相对比,寓意着平凡与卓越之间的差距。这两句暗示了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即使面对看似微不足道的工具或条件,也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如同平凡的铅刀也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太阿般的力量。

最后,“不知三寸管,谁较杀人多”一句,以“三寸管”(可能指笔或某种武器)为载体,提出疑问:在众多的杀人手段中,究竟哪种更为致命?这不仅是在探讨武器的杀伤力,更是在反思人性、道德与选择的重要性。在面对生死存亡之际,选择何种方式去解决问题,往往能决定最终的胜负。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设问与对比,深刻地揭示了人生中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以及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个人成长与自我超越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
成鹫

成鹫
朝代:明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猜你喜欢

吴帅用前韵以别再赋以谢·其四

村居僻甚城闉远,避俗柴门久不开。

忽漫出山归自喜,庞翁还谒恕翁来。

(0)

踰月苦旱忽得邑宰喜雨诗用韵二首·其一

连日非无数点飞,滨溪底见响舂机。

甘霖君已吟成卷,炎赫吾方汗湿衣。

雷邑未能均泽施,龙君可要逐方祈。

笺天更仗伊谁力,外史臣惭似蚁微。

(0)

游仙六首·其三

五老出东南,崔嵬相閒隔。

清晨登绝顶,处处仙人迹。

朱霞散九光,岩谷好颜色。

回首空澄湖,黄涛正喧击。

石上弦素琴,神欢心自清。

仙童三四人,忽来左右听。

嘹嘹诵金书,劝我餐瑶琼。

赠我一玉麈,邀我淩云行。

舍琴与之去,恍惚在蓬瀛。

(0)

北坑拜扫有感

手植松楸四十年,扶疏枝叶欲参天。

四儿惟有衰翁在,时领孙曹拜墓前。

(0)

出朝赋归来好·其五

归来好,菊后梅前宜问道。

退朝羽翼此心生,从此五更无起早。

(0)

出朝赋归来好·其二

归来好,两岁引年章屡草。

圣恩宽辱不容闲,今得生还真大造。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舒岳祥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