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怀去家叹,经此益迟迟。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和 令 狐 仆 射 相 公 题 龙 回 寺 唐 /刘 禹 锡 兹 地 回 銮 日 ,皇 家 禅 圣 时 。路 无 胡 马 迹 ,人 识 汉 官 仪 。天 子 旌 旗 度 ,法 王 龙 象 随 。知 怀 去 家 叹 ,经 此 益 迟 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迟迟(chí chí)的意思:迟延;不及时
法王(fǎ wáng)的意思:指善于判断是非、公正无私的人,也可指能够明辨真伪、有决断力的人。
官仪(guān yí)的意思:指官员的仪态、举止或所持的礼仪。
汉官(hàn guān)的意思:指官员或官府的意思,也可以用来形容官员的身份或地位。
胡马(hú mǎ)的意思:指匈奴的马,也用来比喻野蛮而难以控制的人或事物。
皇家(huáng jiā)的意思:指与皇帝或皇室有关的事物,也可用来形容非常豪华、尊贵的事物。
回銮(huí luán)的意思:指君主返回都城,也用来比喻回到原来的位置或状态。
旌旗(jīng qí)的意思:旌旗是指旗帜和旌旗的集合,也用来形容威风凛凛的景象或者人物。
龙象(lóng xiàng)的意思:形容人物、事物的气势雄伟、威力强大。
圣时(shèng shí)的意思:指在特定的时刻或时期,某种事物具有圣洁、神圣的特性或价值。
天子(tiān zǐ)的意思:指君主、皇帝,也用于比喻权力至高无上的人。
汉官仪(hàn guān yí)的意思:指官吏在担任职务时必须遵守的规范和仪式。
- 翻译
- 当皇帝返回京城的日子,正值皇家举行禅礼之时。
道路上不再有胡人马蹄的痕迹,人们辨认出的是汉族官员的礼仪。
天子的旗帜飘扬,佛法领袖的象征——龙象队伍跟随。
知道离开家乡的人感叹不已,经过这里心情更加沉重。
- 注释
- 兹地:此处。
回銮:皇帝回京。
皇家禅圣时:皇家举行禅礼的时候。
胡马:胡人的马。
汉官仪:汉族官员的礼仪。
天子:皇帝。
旌旗:旗帜。
法王:佛法领袖。
龙象:佛教中象征智慧和力量的龙和大象。
知怀:知道思念。
去家:离开家乡。
叹:感叹。
经此:经过这里。
益迟迟:更加迟缓,心情沉重。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作品,名为《和令狐仆射相公题龙回寺》。从内容来看,诗人在描述一种特殊的历史时刻与场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当时皇权及其象征的描绘,以及他个人对于离家之感的表达。
"兹地回銮日,皇家禅圣时。路无胡马迹,人识汉官仪。天子旌旗度,法王龙象随。知怀去家叹,经此益迟迟。"
诗中“兹地回銮日”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时间地点,这里的“皇家禅圣时”则暗示了皇权的神圣与不可侵犯。在“路无胡马迹,人识汉官仪”这两句里,诗人描绘了一种汉族文化与政治制度占据主导地位的情景,没有异族马匹的足迹,只有汉族官员的身影。这里的“胡马”特指中亚或西域来的马,而“汉官仪”则是对汉族官僚体系的称呼。
"天子旌旗度,法王龙象随" 这两句展示了皇权的威严与力量。“天子”是对中国古代帝王的尊称,“旌旗”指的是带有图案或文字的旗帜,常用来象征军事行动或权力象征。这里“法王龙象随”则强调了皇权的神圣与不可违抗,与佛教中的法王相呼应,展现出一种宗教与政治合一的景象。
最后两句“知怀去家叹,经此益迟迟”,诗人表达了对远离家乡的感慨。这里的“知怀”意味着诗人对于自己内心情感的洞察,而“去家叹”则是对离开家园的感伤之情。“经此益迟迟”则表现出诗人在这个地方停留的意愿,可能是因为这里给他带来了某种安慰或灵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于皇权及其象征的尊崇,也透露出了个人对于家国之别离的复杂情感。通过对历史时刻、文化认同以及个人的情感世界的描绘,刘禹锡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历史感和深沉的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欧舫新诗时届季冬栖息三慧庵相约蔬食习养生之术余未克赴也·其一
急霰振严飙,岁暮穷阴冱。
扰扰人间世,扇螸各奔趣。
吾亦驱其儿,纷纭徇所务。
自省方寸闲,何似恶叉聚。
缅怀餐霞人,跂脚云深处。
十笏青豆房,三四寒梅树。
惟有文字禅,妙得无声句。
望望烟树重,风雪横溪渡。
岁暮行戏柬北轩
岁云暮矣风萧萧,饥乌绕树穷昏朝,北轩主人愁无聊。
此时徒有四壁立,犹复五字七字频推敲。
南邻北里何宣骄,狐貂进御臐臛膮,繁声夸态丝管娇。
百万标黄榜,千万悬紫标。
人生生活苟不匮,钱愚何惜相讥嫽。
君不见河南长者输家半,县官不诏褒纶焕。
谷量牛马乌氏裸,朝请得立公卿坐。
平生岂无送穷篇,鬼留不去烧车船。
杜陵老子伤贫病,韦郎绝迹蓬蒿径。
夜闻邻家获犀犬,诘朝相逢面有腼。
借钱勿问车子张,此事说者诚荒唐。
一樽儒雅姑酬劝,但勿岁朝捶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