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礼已周,云和将变。爰献其醑,载迁其奠。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肃和》全文
- 翻译
- 月之运行已满一周,云气汇聚预示着变化即将来临。
于是进献清酒以表虔诚,移动祭品继续仪式。
- 注释
- 月礼:指按月进行的祭祀礼仪。
已周:已经完成一个周期。
云和:云气聚合,古人认为是自然变化的预兆。
将变:即将发生变化。
爰献:于是进献。
其醑:指祭祀用的清酒。
载迁:移动,变换位置。
其奠:指祭祀的供品或祭坛。
明德:光明正大的德行。
逾隆:更加隆盛,更加显著。
非馨是荐:不是仅凭香气来推荐或表达,意指真正的美德不在于外在形式。
泽沾:恩泽润泽。
动植:动物和植物,泛指一切生物。
仁覃:仁爱广布。
宇县:宇宙之内,引申为四海、全境。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的一首《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从内容来看,诗人在描述祭祀活动的情景。"月礼已周,云和将变"表明祭典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天气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两句描绘出一种庄重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爰献其醑,载迁其奠"则具体描述了祭祀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即献上祭品和移动祭器。这些动作体现了古人对祖先的尊崇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祭祀礼仪的复杂与庄重。
"明德逾隆,非馨是荐"表达的是赞美祖先功德高尚,并不是简单的香火供奉。这里强调了祭祀活动背后的深层含义,是对祖先英明德行的缅怀和颂扬。
最后两句"泽沾动植,仁覃宇县"则将祭祀的意义扩展到整个自然界和社会,意味着 祖先的恩泽如同雨露一般滋润万物,正如诗人所表达的那样,祖先的仁德遍布四方,包容了整个国家。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古代祭祀文化的重要性,也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社会和历史传统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通过祭祀活动,人们试图与宇宙和谐共处,同时也强调了道德观念在维系家族与国家秩序中的作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息县阻雨二日方趋真阳十一日达汝宁道中低下处便成巨浸肩舆渡水得十二韵纪所见
酷暑如吏苛,驱除雨之德。
凉气幸有馀,暂霁见山色。
拂衣晨出门,悬知埃氛释。
得失理莫齐,淖泞乃行恻。
望望还欲晴,中夜转萧瑟。
淮汝增浊波,良畴颇冲射。
乃知周道旁,倏忽成陂泽。
泻涧鸣急湍,坏桥惊转石。
老农聚室愁,下处害秋穑。
因思圣王理,勤民事沟洫。
百川各有归,万井安利食。
云胡遂人亡,经画固无策。
我生一何愚,奔走空役役。
索途屡仓皇,即事聊太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