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节妇冯氏传后用南翁韵》
《题节妇冯氏传后用南翁韵》全文
宋 / 徐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征妇孕判居行,夫没儿存妇节清。

不背所天终此义,信知有欲甚于生。

芳名真足留千载百伪无如一诚

定谥何人敢当笔春秋古自昭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伪(bǎi wěi)的意思:形容事物虚假、伪装的程度极高。

春秋(chū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更迭。

当笔(dāng bǐ)的意思:指在特定的时机,能够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人或事物。

芳名(fāng míng)的意思:指美名、好名声。

敢当(gǎn dāng)的意思:表示敢于担当,勇于承担责任。

古自(gǔ zì)的意思:自古以来,从古到今。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所天(suǒ tiān)的意思:所指的天地,泛指世界、宇宙。

万古(wàn gǔ)的意思:指永远、永久、万世不变。

无如(wú rú)的意思:没有比得上的、无法相比的

信知(xìn zhī)的意思:指明白、了解。

一诚(yī chéng)的意思:指非常真诚、坦率,毫不做作的态度和言行。

昭明(zhāo míng)的意思:明亮而清晰,显而易见

征妇(zhēng fù)的意思:征妇是指古代战争时,军队征召妇女参军服役。

翻译
丈夫出征妻子怀孕,夫死留下孤儿寡妇坚守贞洁。
她不违背丈夫的天命,坚守这种道义,确实知道欲望有时胜过生命。
她的美名足以流传千年,众多虚假无过于凭借真实诚心。
谁敢为她写下定谥之词?历史的公正评判,万古春秋自会彰显她的光辉。
注释
夫:丈夫。
征:出征。
孕:怀孕。
没:死亡。
儿:儿子。
存:留下。
妇节清:寡妇坚守贞洁。
所天:丈夫的天命。
终此义:坚守这种道义。
信:确实。
欲:欲望。
甚于生:胜过生命。
芳名:美名。
千载:千年。
百伪:众多虚假。
仗:凭借。
一诚:真实诚心。
定谥:定下谥号。
敢当:敢于承担。
昭明:彰显光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瑞对节妇冯氏的赞扬和纪念。诗中描述了冯氏在丈夫出征而自己怀孕的情况下,坚守贞洁,尽管面临孤独与困难,她仍忠于丈夫的天性,坚持节操。诗人强调冯氏的高尚品质,尤其是她的诚实和无私,认为她的芳名将流传千载,因为她的忠诚比生命中的欲望更为强烈。诗的结尾部分,诗人质疑是否有人敢为冯氏写下恰当的谥号,暗示她的美德将如同历史的春秋一样,永远被后世铭记,无需他人赘述。整体上,这是一首歌颂节妇冯氏坚贞不渝精神的诗篇。

作者介绍

徐瑞
朝代:宋   字:山玉   号:松巢   籍贯:江西鄱阳   生辰:1255~1325

徐瑞(1255~1325),字山玉,号松巢,江西鄱阳人。南宋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不第。祖父云岩、叔祖东绿皆善诗,叔父洁山居士,弟可玉、宗玉,从弟楚玉、兰玉皆有文才,次第任散官。所著则《松巢漫稿》,卒年七十一。吴存挽之曰:“善人已矣,空留千百年番水之名;后世知之,当在数十卷松巢之稿!”其见重于当时如此。后许竹南《有怀》诗云:“江北江南老弟昆,三生文会几评论。蚤知倾盖头俱白,悔不连床话共温。洲没草枯芳士歇,巢倾鹤去故枝存。至今惟有湾头月,照我溪南水竹村。”
猜你喜欢

次韵翁承之见寄二首·其二

伊我索居吟雪屋,怀君独夜步风廊。

语离尚忆三春暮,共醉曾分一日光。

忽喜斜封书绢白,更传妙语色丝黄。

遥知发兴虬松下,白眼看天自举觞。

(0)

送春曲

春光春光,劝汝一杯酒。

我能为春作高歌,未解春能听歌否。

春归有底急,落尽桃花红。

园蹊漠漠野阴静,兔葵燕麦空摇风。

风光几何时,背我忽如客。

残丝欲断感春心,语燕劳劳上帘额。

我有惜芳意,一春怜物华。

春来雪里索梅笑,春去怅望飞杨花。

春归知复来,奈此断年别。

摇杨三月暮天愁,鶗鴂一声芳草歇。

歌竟我亦醉,一掉觥船空。

明年待春花树下,放歌擎酒相迎逢。

(0)

游妙峰庵二首·其一

朝暖南冈一杖藜,忽投深壑得禅栖。

共言伐翳通樵径,后日重来路恐迷。

(0)

以研墨送卢师予

明窗子石滟松腴,万卷卢郎正要渠。

何似黄梅碓下客,夜翻半偈倩人书。

(0)

将宿松溪罗汉舟小不果渡乃宿资寿二首·其二

败絮如蓑不可连,书灯相对耸吟肩。

明朝定有茅檐日,借我乌犍曝背眠。

(0)

松江三首·其三

晴江渺渺跨江干,春涨平湖万顷寒。

欲挽银潢供砚滴,坐如震泽在毫端。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