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寄 郑 明 举 香 宋 /李 新 手 匀 沉 实 伴 兰 荪 ,著 壁 青 烟 未 有 痕 。掩 鼻 新 来 憎 甲 俗 ,拂 衣 无 处 避 膏 昏 。不 成 乱 臭 须 持 枣 ,却 恐 偷 生 误 返 魂 。寄 语 山 间 郑 夫 子 ,年 来 悬 麝 厌 当 门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成(bù chéng)的意思:表示事物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标,也可表示否定的意思。
当门(dāng mén)的意思:指在门前担任门卫的人员,也用于比喻担任某种职责或承担某种责任。
返魂(fǎn hún)的意思:指人死后灵魂能够回到人间,形容人死而复生。
拂衣(fú yī)的意思:拂衣是指轻轻挥动衣袖,形容离去或离开的意思。
夫子(fū zǐ)的意思:夫子是指古代中国的儒家学者,也可以泛指学者、老师。
寄语(jì yǔ)的意思:寄语指的是通过书信或口头传达的祝福、忠告或叮嘱。
兰荪(lán sūn)的意思:形容文章或音乐美好动人。
年来(nián lái)的意思:指多年以来的时间。
偷生(tōu shēng)的意思:指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生命延续或生存的机会。
未有(wèi yǒu)的意思:从未有过,以前没有过的事情。
无处(wú chǔ)的意思:没有地方可以逃避或躲藏
新来(xīn lái)的意思:指新近来到某个地方或加入某个集体的人。
掩鼻(yǎn bí)的意思:指因为恶臭或难闻而用手或物品捂住鼻子。
厌当(yā dāng)的意思:艰难困苦,承担痛苦。
- 翻译
- 手心细腻如沉实的兰荪,墙壁上青烟缭绕却无痕迹。
最近讨厌浓烈的甲香,无论何处都无法避开熏人的气味。
为了驱散杂味,必须手持红枣,又怕苟活误入阴曹地府。
我告诉山中的郑先生,近年来挂在门口的麝香已让我厌烦。
- 注释
- 手:手指。
匀:均匀。
沉实:坚实。
伴:伴随。
兰荪:兰花。
著:附着。
壁:墙壁。
青烟:青色的烟雾。
痕:痕迹。
掩鼻:捂住鼻子。
憎:厌恶。
甲俗:浓烈的香气(可能指某种香料)。
膏昏:熏人的气味。
不成:不能。
乱臭:杂乱的恶臭。
持:拿着。
枣:红枣。
偷生:苟且偷生。
误返魂:误入阴间。
寄语:告诉。
山间:山中。
郑夫子:姓郑的先生。
年来:近年来。
悬麝:悬挂的麝香。
厌:厌倦。
当门:门口。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新的作品,名为《寄郑明举香》。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排斥。
首句“手匀沉实伴兰荪”中的“手匀”,可理解为手中拿着沉香或沉香末,这种沉香是古代一种珍贵的香料,常用来熏衣或者作为药材。这里通过对香气浓郁、不留痕迹的描述,隐喻诗人追求高洁无暇的生活态度。
“掩鼻新来憎甲俗”一句中,“掩鼻”指用手捂住鼻子,可能是因为无法忍受某种气味或者表示对世间庸俗的不屑。这里所谓的“甲俗”,即世间的纷争与肮脏,是诗人所不愿接触的。
第三句“拂衣无处避膏昏”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污浊的厌恶,希望能够洁净自己,但又找不到一个清净之地。这一句强化了诗人对高洁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不成乱臭须持枣”中的“乱臭”指的是世间杂乱无章的气味,诗人提出即使不能完全避免这些,也要手持枣(一种清香之物)以自我净化。
五六两句“却恐偷生误返魂,寄语山间郑夫子”,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的警醒和对精神导师的敬仰。这里的“返魂”是指灵魂的迷失,而“山间郑夫子”则可能是指隐居在山中的高僧或道士,是诗人心目中追求真理的人物。
最后一句“年来悬麝厌当门”,通过对珍贵药材——麝香——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和对尘世荣华的淡漠。这里的“悬麝”可能是指悬挂或贮藏着这种珍贵之物,而“厌当门”,则意味着这些高贵的追求已经成为诗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个人情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净化与高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间俗务的排斥。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盆蓄蟋蟀一头,冻毙已久,弃置床角。十月二十夜,曼声忽作,启视果虫也。喜其绝而复苏,似有恋主之情,酬之以诗
霜紧柝三更,床头忽有声。
惊人出不意,恋我若为情。
历劫身逾健,鏖秋气未平。
号寒号不死,或者竟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