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有春秋在,书王未敢传。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拜手(bài shǒu)的意思:表示非常敬重、佩服或感谢某人。
白发(bái fà)的意思:指白色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年老。
春秋(chū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更迭。
宫使(gōng shǐ)的意思:指皇宫中的侍从官员,也用来形容身居高位而自命不凡的人。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空想(kōng xiǎng)的意思:指思想空虚,脱离实际,缺乏实质内容的想象。
灵空(líng kōng)的意思:形容思维敏捷、见解独到,超越常人的智慧和洞察力。
青山(qīng shān)的意思:指山脉或山岭,也可用来形容山色葱翠、景色美丽。
威灵(wēi líng)的意思:指威严而庄重。
戊申(wù shēn)的意思:指天地交泰、阴阳和合的意象,也用来形容和谐、平安的局面。
想像(xiǎng xiàng)的意思:指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力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情景。
御筵(yù yán)的意思:指皇帝主持的盛大宴会,也泛指宴请贵宾的盛大宴会。
玉衣(yù yī)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美丽如玉。
正月(zhēng yuè)的意思: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是一年的开始。
-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奉题方尔止戊申年正月初四日恭谒孝陵感怀诗后》。诗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先人的缅怀之情。
首句“亦有春秋在”,以“亦”字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更迭的感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延续。接着“书王未敢传”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书写历史的谨慎态度,可能是因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敏感,或是对历史记载的严谨要求。
“可怜正月泪,重洒戊申年”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这里的“正月”指的是农历正月,而“戊申年”则是具体的时间点,通过这两个时间节点,诗人将个人情感与特定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某一年份或某一事件的深切哀悼或怀念。
“白发陪宫使,青山拂御筵”描绘了一幅庄严肃穆的画面,可能是诗人回忆或想象中的一次祭祀活动。白发代表了年迈,宫使则可能是指参与祭祀的官员,而“青山拂御筵”则可能象征着自然界的庄严与祭祀仪式的和谐统一。
最后,“威灵空想像,拜手玉衣前”表达了诗人对已逝先人的敬仰与怀念。这里的“威灵”指的是先人的英灵,而“拜手玉衣前”则可能是在表达对先人遗物(如玉衣)的虔诚礼拜,体现了对先人的尊敬与哀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历史背景的融入,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先人的崇高敬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邵仲象如吴下
乃翁昔为校书郎,汗简所载日月光。
今看太史牛马走,往见中朝鸳鹭行。
南公闻名定倾盖,西府念旧当外堂。
傥思泰定山下路,肯来从我无相忘。
师永锡家青神喜红花堰兴作诗因次韵
终岁辛勤农在野,边头亦闻军茇舍。
指挥郡县催挽输,兼伐苇蒲收檿柘。
诸将但思弧矢利,教我力耕谁暇议。
兵多食少将奈何,请君往问司徒锐。
秦人凿渠开陌阡,坐临关东常晏然。
当时列国岂知此,楚王内府藏三钱。
何须飞来黄鹄语,吾已得于褐之父。
红花堰废今百年,不复秋成颂多稌。
君看初未作此陂,夏无暑雨民怨咨。
锸声殆合桑林舞,千夫斸荒汗如雨。
道旁笑指堰复兴,他日饱食勿忘今。
中岩文老和予游字韵见寄用韵为报
我虽券内士,常思方外游。
未见夫铁脚,况逢通钁头。
癯然祇树老,隐此阴崖幽。
脩竹不知夏,青松不知秋。
甚欲效柳子,冉溪买西丘。
又欲追白傅,香山寻石楼。
忽开化人书,书中有鸣球。
其鸣疑飞泉,清绝或可侔。
乃是寄我诗,恨我昔莫留。
观者勿疵瑕,谓以声音求。
句法传丛林,五言如汤休。
十月晦日同一属官刘司户师教授孙司理游九顶山登万景楼分韵赋诗得游字韵
今日当赐沐,幸同官属休。
于时舆梁成,径绝苍江流。
山灵念我来,遂使蒙雨收。
林端膏泽滋,岩际阳光浮。
倚杖送飞云,列席俯沧洲。
所携坐上客,不减枚与邹。
被服玳瑁簪,辞华珊瑚钩。
樽中潇湘清,引满更献酬。
欲观南东亩,往登西北楼。
其下岛屿出,凄然洞庭秋。
将归各赋诗,聊复记此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