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时·其一》
《感时·其一》全文
清 / 许南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失著残棋败不收,问天徒切杞人忧。

命须再革民何罪?灰想重然火尚留!

乱政固应诛少正连衡未必诸侯

河山破碎无主,恐有强邻为尔谋!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残棋(cán qí)的意思:指残局、败势下的棋局,比喻无望或无力挽回的局面。

河山(hé shān)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领土。

连衡(lián héng)的意思:连续不断地连结或联系

乱政(luàn zhèng)的意思:指政务混乱、政治腐败的现象。

破碎(pò suì)的意思:指被打碎、破坏,失去原有的完整和完美。

杞人(qǐ rén)的意思:形容杞人虑天,无事生非,过分忧虑。

强邻(qiáng lín)的意思:指强大的邻邦或具有强大实力的邻国。

然火(rán huǒ)的意思:指烈火燃烧得非常旺盛,也用来形容情感激烈。

少正(shǎo zhèng)的意思:指少年时期的正直和坚守原则。

未必(wèi bì)的意思:不一定,可能不

为尔(wéi ěr)的意思:为了你,为了你的缘故

问天(wèn tiān)的意思:指发出悲痛或愤怒的呼声,向上天诉说自己的不满或苦难。

无主(wú zhǔ)的意思:没有主人或所有者。

诸侯(zhū hóu)的意思:指各个分封国的统治者或领袖。

鉴赏

这首诗《感时(其一)》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许南英所作,表达了对国家时局的深切忧虑与感慨。

首联“失著残棋败不收,问天徒切杞人忧”以围棋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国家局势的危急与不可收拾,如同残局中的棋子,即使失败也无法挽回。诗人以“杞人忧天”的典故自比,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却也感到无力回天的无奈。

颔联“命须再革民何罪?灰想重燃火尚留!”进一步探讨了国家变革的问题。诗人质疑为何需要变革,民众又犯了什么错?同时,他似乎在暗示,即便旧秩序被摧毁,希望之火依然存在,暗含着对未来变革的期待与信心。

颈联“乱政固应诛少正,连衡未必震诸侯。”指出对于政治混乱与不公,应当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但同时也对联盟策略的效果持保留态度,暗示了对复杂国际关系的审慎思考。

尾联“河山破碎纷无主,恐有强邻为尔谋!”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国家领土完整和安全的担忧,担心强大的邻国可能趁机图谋。这一句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

整体而言,《感时(其一)》通过深沉的思考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忧虑,以及对未来变革与国家安全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许南英

许南英
朝代:清

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的父亲许南英,是台湾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是台湾安平人,号蕴白,别号“窥园主人”和“留发头陀”。台湾安平,也就是今天的台南市。许南英作为台湾历史上第二十五位进士,他的一生浓缩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种种际遇。他遭遇国土沦丧之痛,切身体会清朝官场的腐朽,也亲身经历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他的命运与时代紧紧相连,手中的笔也时时捕捉时代的脉搏。他留下的诗集《窥园留草》记录了时代的方方面面。
猜你喜欢

又示两儿

令节成吾老,他时见汝心。

浮生看物变,为恨与年深。

长葛书难得,江州涕不禁。

团圆思弟妹,行坐白头吟。

(0)

蜀国弦

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

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

凉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

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0)

秋萤引

汉陵秦苑遥苍苍,陈根腐叶秋萤光。

夜空寥寂金气净,千门九陌飞悠扬。

纷纶晖映互明灭,金炉星喷镫花发。

露华洗濯清风吹,低昂不定招摇垂。

高丽罘罳照蛛网,斜历璇题舞罗幌。

曝衣楼上拂香裙,承露台前转仙掌。

槐市诸生夜读书,北窗分明辨鲁鱼。

行子东山起征思,中郎骑省悲秋气。

铜雀人归自入帘,长门帐开来照泪。

谁言向晦常自明,儿童走步娇女争。

天生有光非自衒,远近低昂暗中见。

撮蚊妖鸟亦夜起,翅如车轮而已矣。

(0)

牧童

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

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0)

白发

雪发随梳落,霜毛绕鬓垂。

加添老气味,改变旧容仪。

不肯长如漆,无过总作丝。

最憎明镜里,黑白半头时。

(0)

韦侍郎山居

幸忝君子顾,遂陪尘外踪。

闲花满岩谷,瀑水映杉松。

啼鸟忽临涧,归云时抱峰。

良游盛簪绂,继迹多夔龙。

讵枉青门道,胡闻长乐钟。

清晨去朝谒,车马何从容。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