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屯田二首·其一》
《屯田二首·其一》全文
明 / 李梦阳   形式: 古风

叶落归故根,孤云有时还。

凶年闾里尽,谁门今幸全。

全者自何归,皮肤半不完。

百租丛其身,欲诉谁见怜

吾家十八军,独我犹从战。

昨当战交河,左髀贯双箭。

不识犁锄况复千亩租。

三诉吏不语,锁颈投囹圄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半不(bàn bù)的意思:表示态度犹豫、不确定或含糊不清。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孤云(gū yún)的意思:指孤立无援的云彩,比喻孤独无助或与众不同。

见怜(jiàn lián)的意思:指对别人的困境、苦难感到同情并给予帮助。

况复(kuàng fù)的意思:况复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为“况且还有”,表示一种进一步的陈述或补充。

犁锄(lí chú)的意思:指耕犁和锄头,比喻辛勤耕耘、努力工作。

囹圄(líng yǔ)的意思:囹圄指监狱、牢狱,也用来比喻束缚、困厄的境地。

闾里(lǘ lǐ)的意思:指家乡、故乡。

皮肤(pí fū)的意思:指外表、表面现象。

千亩(qiān mǔ)的意思:形容田地面积广阔。

谁门(shuí mén)的意思:指对谁有所期待,谁就会有所表现。也可以表示期待某人的表现或成果。

吾家(wú jiā)的意思:指自己的家庭。

凶年(xiōng nián)的意思:指年景不好,灾害频发的年份。

有时(yǒu shí)的意思:偶尔;间或;有时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的社会景象和个人遭遇。首句“叶落归故根”寓言战乱中人们渴望回归安宁家园,如同落叶寻找根基。接下来,“孤云有时还”暗示诗人自己像孤云般漂泊不定,期盼能回归安宁。

“凶年闾里尽,谁门今幸全”揭示了战乱带来的贫困和死亡,整个社区几乎家破人亡,只有少数人侥幸存活。“全者自何归,皮肤半不完”进一步强调生存者的凄惨状态,他们身心俱疲,衣不蔽体。

“百租丛其身,欲诉谁见怜”表达了诗人对沉重赋税的不满和无处诉说的苦楚。他提到自家曾是十八军的一员,被迫继续战斗,“昨当战交河,左髀贯双箭”,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个人的英勇。

“本不识犁锄,况复千亩租”表达了诗人对于原本不习农事却被逼耕种千亩田地的无奈,以及对官府苛政的控诉。“三诉吏不语,锁颈投囹圄”则揭露了官府的冷漠无情,诗人多次申诉无果,最终被囚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揭示了战乱年代底层人民的苦难和官府的暴政,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味。李梦阳以鲜明的笔触,展现了明朝动荡时期的民生疾苦。

作者介绍
李梦阳

李梦阳
朝代:明   字:献吉   号:空同   籍贯: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   生辰:1472-1530

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猜你喜欢

石门峰

横石架广门,天风自来去。

夜半闻洞箫,知是神游处。

(0)

梅川莫令君拉苍山诸诗友用予松风首句为韵招予游金精至而盗作不果游走佛岩有感

此行为山来,至此事已非。

云火四地动,御风谁与期。

剥床渐及肤,欲去迷所之。

苍黄走涧谷,胜游翻在斯。

石梯盘七折,顿豁万里奇。

拥岩千脩篁,中著寒泉飞。

天壤有此景,惜我前不知。

逃难乃邂逅,自愧还自悲。

山风送万古,开辟知谁为。

亦有如我徒,慷慨来登兹。

罹难本因此,不悔仍攀窥。

天亦无如顽,更供爱日晖。

平生江海眼,此志良未痴。

忽忆家山远,寒马鸣相依。

母子各一方,而皆窘贼围。

欲归莽无从,痛毒沾我衣。

(0)

句·其二

须知凡卉空千万,不似寒花只两三。

(0)

群花盛开·其二

向阳花木易培栽,略借春风已自开。

多谢青宫能长养,一枝先压紫霞杯。

(0)

秋夜泛舟

飞星曳寒影,野水淡碧空。

人生定何物,扁舟空影中。

何年有宇宙,生此木末风。

有力不向上,难到蓬莱宫。

空攀栖鹘巢,搔首如飞蓬。

俯仰慨今昔,此怀安可穷。

(0)

上夹谷书隐先生六首·其二

反袂叹麟折,过门伤凤衰。

奠楹不复作,世丧礼乐隳。

世丧道不丧,文岂不在兹。

千载而有人,三代犹可追。

吾闻夹谷翁,文献尚有遗。

斯世微斯人,皇皇吾安归。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邵式平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