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能共赋,好雨故催诗。
阶草卧青软,畦苗垂绿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喜雨的喜悦之情,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首联“登高能共赋,好雨故催诗”开篇即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借雨景激发创作灵感的情境。颔联“阶草卧青软,畦苗垂绿滋”细致描绘了雨后草木生机勃勃的景象,以“青软”和“绿滋”生动地表现了雨水滋润后的生命力。颈联“夏深飞燕静,秋近候虫知”则通过对比夏日与初秋的自然变化,暗示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循环,燕子的宁静与候虫的感知,构成了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画面。尾联“寄语耽吟客,可无新句为”则以诗人对其他喜爱吟咏之人的邀请,表达了希望与他人分享这份喜悦和创作的渴望,体现了诗人的人文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艺术的深刻感悟,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平生爱山每自叹,举世但觉山可玩。
皇天怜之足其愿,著在荒山更何怨。
南穷闽粤西蜀汉,马蹄几历天下半。
山横水掩路欲断,崔嵬可陟流可乱。
春风桃李方漫漫,飞栈凌空又奇观。
但令身健能强饭,万里只作游山看。
少时业诗书,慕古不自量。
晨暮间弦诵,左右纷朱黄。
积书山崇崇,探义海茫茫。
同志三四人,辩论略相当。
落笔辄千言,气欲吞名场。
忽焉六十年,绿鬓久已霜。
食必观本草,不疗病在床。
今秋又病目,始觉闲味长。
车马既不至,亦无书在傍。
一坐漏十刻,甚倦则倚墙。
蝴蝶吾前身,华胥吾故乡。
童子亦听睡,不复呼烧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