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觉 禅 和 唐 /杜 荀 鹤 少 见 修 行 得 似 师 ,茅 堂 佛 像 亦 随 时 。禅 衣 衲 后 云 藏 线 ,夏 腊 高 来 雪 印 眉 。耕 地 诫 侵 连 冢 土 。伐 薪 教 护 带 巢 枝 。有 时 问 着 经 中 事 ,却 道 山 僧 总 不 知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禅衣(chán yī)的意思:禅宗僧人穿戴的特殊衣物。
道山(dào shān)的意思:指人们的道德修养高尚,品德正直,行为端正,具备崇高的道德风范。
得似(de sì)的意思:像是、仿佛
佛像(fó xiàng)的意思:比喻非常相像或相似,无法区分。
耕地(gēng dì)的意思:指农民耕种的土地,也比喻可供人利用的资源或机会。
教护(jiào hù)的意思:指教导和保护。
茅堂(máo táng)的意思:茅堂指的是简陋的茅草房,用来比喻贫苦人家的住所。
山僧(shān sēng)的意思:指隐居山林的僧人,比喻远离尘嚣,修身养性的人。
少见(shǎo jiàn)的意思:很少见到或遇到
随时(suí shí)的意思:任何时间,没有限制
夏腊(xià là)的意思:形容酷暑天气非常闷热。
修行(xiū xíng)的意思:指修炼道德修养,追求心灵的升华和境界的提高。
有时(yǒu shí)的意思:偶尔;间或;有时候
冢土(zhǒng tǔ)的意思:指坟墓或墓地,也用来比喻死亡或消亡。
中事(zhōng shì)的意思:指中心事务、重要事情,也可指大事、要事。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的生活状态和他对佛法的态度。开篇“少见修行得似师,茅堂佛像亦随时。”表明修行者虽难以一致达到师傅的境界,但他总是与佛像相伴,如同随时随地都在修行。紧接着,“禅衣衲后云藏线,夏腊高来雪印眉。”则形象地展示了僧人的简朴生活和他们对自然的顺应,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山中的僧人也如同有雪花飘落在眉间一般。
中间两句“耕地诫侵连冢土,伐薪教护带巢枝。”描绘了僧人的生活方式,他们不仅自己耕作,还要保护自然环境,不损害古墓和鸟类的栖息之所。最后,“有时问着经中事,却道山僧总不知。”则表现出这位修行者的谦逊与淡泊,他虽然对佛法有所了解,但在他人询问经文时,却故作不知,以此保持心灵的清净。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手法,展现了僧人的日常生活、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他们对佛法的态度。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出诗人对禅宗修行者的理解与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苦寒行
长安列绣衢,青楼是倡家。
重闺隐鸳鸯,暖幕霏烟霞。
密霰岂能入,回飙无奈何。
紫貂邯郸儿,登楼拉双娥。赵舞《小垂手》,吴扬秀蛾。
酒酣呼六博,枭采明如花。
厌厌翡翠帐,冉冉春风和。
笑问楼上人,今年寒讵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