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山在眼,到门山忽失。
去郭仅七里,攀磴穷百尺。
步倦松暂憩,醉眠草堪席。
不逢试剑人,犹睹试剑石。
百尺(bǎi chǐ)的意思:形容人的才能或品德极其卓越。
半空(bàn kōng)的意思:指没有根基、没有依托或没有实质内容的事物或情况。
不世(bù shì)的意思:形容非常罕见、出类拔萃的人或事物。
禅定(chán dìng)的意思:指心境平静安宁,思维专注集中的状态。
登览(dēng lǎn)的意思:指上山或高处游览、观赏。
梵呗(fàn bài)的意思: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颂扬。
何苦(hé kǔ)的意思:为什么要受苦,为什么要做无谓的努力
互明(hù míng)的意思:相互理解,相互明白
空寂(kōng jì)的意思:形容寂静无声、空荡无人的状态。
苦役(kǔ yì)的意思:辛苦劳作,艰难的工作
历劫(lì jié)的意思:历经劫难,经历磨难。
刘白(liú bái)的意思:形容人无事闲散、无所作为。
明晦(míng huì)的意思:明亮和暗淡交替出现,形容事物的光明和阴暗相对。
世出(shì chū)的意思:指在世间出现的人物或事物,具有非凡的才能、品质或价值。
殊调(shū diào)的意思:指与众不同的调子,形容与常规不同或独特的方式。
宛然(wǎn rán)的意思:形容样子美丽或者态度端庄,像画中的人物一样美好。
忘归(wàng guī)的意思:忘记回家或迷失归途。
未有(wèi yǒu)的意思:从未有过,以前没有过的事情。
悟空(wù kōng)的意思:指人警觉性高,聪明敏捷,善于观察和思考。
下方(xià fāng)的意思:指在某个位置的下面或下面的方向。
行山(xíng shān)的意思:指徒步旅行、徒步远行。
杳深(yǎo shēn)的意思:非常深远或难以测度的深度。
永终(yǒng zhōng)的意思:永远终结,永不复生。
有因(yǒu yīn)的意思:有原因、有缘由。
寓形(yù xíng)的意思:比喻艺术作品能够生动地表现事物的形象。
于焉(yú yān)的意思:指到了那个地方,就在那个地方停留或从事某种活动。
重来(chóng lái)的意思:重新开始,重新尝试
终日(zhōng rì)的意思:整天,一整天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游览虎丘的经历,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景色变化与内心感受。
首句“舟行山在眼,到门山忽失”,开篇即以动态视角展现旅程的变换,从舟行至岸,山景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山峦在视线中忽隐忽现,生动地描绘了旅途中的视觉体验。
接着,“去郭仅七里,攀磴穷百尺”描述了接近目的地的过程,虽距离城市不远,但需攀登数百级石阶,可见虎丘之高峻,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
“岩姿互明晦,潭影杳深黑”则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自然景观,岩石或明或暗,水潭深邃而幽暗,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步倦松暂憩,醉眠草堪席”表现了旅途中短暂的休息,诗人选择在松树下稍作休憩,甚至在草地上席地而眠,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舒适。
“不逢试剑人,犹睹试剑石”提到虎丘的传说故事,虽然没有遇到传说中的试剑人,但依然见证了试剑石的存在,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台殿半空起,鸡犬下方隔”描绘了虎丘的建筑景观,高耸的殿堂仿佛从空中升起,下方则是人间的生活景象,对比强烈,富有诗意。
“经声杂梵呗,禅定悟空寂”则转向了内心的体验,寺庙中的诵经声与梵呗交织,禅定之中领悟到了宇宙的寂静与空灵。
“晋唐历劫多,刘白不世出”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墨客的敬仰,晋唐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如刘禹锡、白居易等,他们的才华难以复制。
“阒剧固殊调,登览各有适”指出不同的人在面对同一景色时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宁静,有的热闹,各有所得。
“重来预作期,昨游宛然忆”表达了诗人对再次游览虎丘的期待,以及对过去旅行记忆的珍视。
最后,“了性未有因,寓形何苦役”流露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似乎在探讨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依此憺忘归,于焉永终日”则表达了诗人沉浸于自然美景与内心体验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余生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境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