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物岂不劳,讵更徇所欲。
醉者之堕车,不死焉足赎。
破衲深蒙头,不真亦不俗。
不俗(bù sú)的意思:不平凡,出众,不寻常
风味(fēng wèi)的意思:指某种具有特色的味道或特殊的风格。
观化(guān huà)的意思:将事物观察得非常深入,使其变得非常明显或具体。
寒林(hán lín)的意思:
(1).称秋冬的林木。 晋 陆机 《叹逝赋》:“步寒林以悽惻,翫春翘而有思。” 唐 王维 《过李揖宅》诗:“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宋 范仲淹 《和提刑赵学士探梅》诗之二:“静映寒林晚未芳,人人欲看 寿阳 粧。”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六:“车站前一片大旷场,四围寒林萧瑟,晓霜犹凝,飕颼的西北风吹着落叶扫地作响,告诉我们已经到了北国寒乡了。”
(2).梵语音译。弃尸之处。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七:“尸陀林,正言尸多婆那,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在 王舍城 侧,死人多送其中。今总指弃尸之处名‘尸陀林’者,取彼名之也。”
华胥(huá xū)的意思:指古代神话中的一个仙境,也用来形容美好而遥远的地方。
化成(huà chéng)的意思:指将原来的形态或性质发生转变,变成另一种形态或性质。
苦雾(kǔ wù)的意思:指事物的发展或情况的变化不明朗,困难重重。
名教(míng jiào)的意思:名教是指有名望的教育家或名师的教诲。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上士(shàng shì)的意思:指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或军事专家,也可用来形容在某一领域有很高造诣的人。
石屋(shí wū)的意思:指坚固耐用的房屋,也比喻人的意志坚定不移。
天竺(tiān zhú)的意思:指印度,也用来形容远方或外国。
往复(wǎng fù)的意思:来回行走或进行的动作。
寤寐(wù mèi)的意思:形容思虑过度,夜不能寐。
相续(xiāng xù)的意思:连续不断地接续。
一境(yī jìng)的意思:形容景象、状态统一、一致。
幽独(yōu dú)的意思:形容人处于幽静孤独的境地
重名(zhòng míng)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人的姓名相同。
中士(zhōng shì)的意思:指军队中的中级军士,也用来比喻居中地位的人。
自知(zì zhī)的意思:了解自己的能力、局限和状况。
这首诗由明代僧人释函是所作,名为《不饮酒二十首(其九)》。诗中描绘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境界:一种是重视社会名节与教化的“中士”,另一种则是追求内心清净与独立的“上士”。
首句“中士重名教,上士慎幽独”对比鲜明,点出了两种人的不同追求。“中士”注重社会的规范与教化,而“上士”则更加关注内心的独立与静谧。接下来,“幽独吾自知,寤寐徒往复”进一步阐述了“上士”的内心世界,他深知自己的内心世界,即使在梦中也反复思考。
“心一境乃空,观化成相续”表达了“上士”通过内心的专注达到心灵的空灵状态,观察万物变化,形成连贯的思考。接着,“绝物岂不劳,讵更徇所欲”表明了“上士”对物质欲望的淡泊,认为追求欲望只会徒增烦恼。
“醉者之堕车,不死焉足赎”运用比喻,指出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如同醉酒之人不慎坠车,即使未死,也已失去自由。这反映了诗人对放纵欲望的批判。
“苦雾积寒林,微香汎石屋”描绘了一幅冬日寒林的画面,雾气弥漫,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纯净。接着,“破衲深蒙头,不真亦不俗”描述了一个穿着破旧僧衣的人,头蒙布巾,既非真正的僧侣,也不显得庸俗,暗示了诗人的身份和追求。
最后,“此士过华胥,风味似天竺”将“上士”的生活比作穿越梦境般美妙,其生活的风味仿佛来自遥远的印度,充满了神秘与超脱。
整首诗通过对两种不同生活态度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内心清净与独立的向往,以及对放纵欲望的批判,展现了佛教思想中的智慧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