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鹭应怜水满池,风飘不动顶丝垂。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咏 双 白 鹭 唐 /雍 陶 双 鹭 应 怜 水 满 池 ,风 飘 不 动 顶 丝 垂 。立 当 青 草 人 先 见 ,行 榜 白 莲 鱼 未 知 。一 足 独 拳 寒 雨 里 ,数 声 相 叫 早 秋 时 。林 塘 得 尔 须 增 价 ,况 与 诗 家 物 色 宜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莲(bái lián)的意思:指伪善、虚伪的人。
傍白(bàng bái)的意思:指旁观者对于某种事物或情况的评论或评价。
草人(cǎo rén)的意思:指形象质朴、粗糙的人,也可以指草编制的人形模型。
顶丝(dǐng sī)的意思:顶丝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聪明、机智、能干。
家物(jiā wù)的意思:指家庭中的物品,也指家庭的财产。
林塘(lín táng)的意思:林塘是一个形容词,指的是人多拥挤、拥挤不堪的状态。
青草(qīng cǎo)的意思:指年轻人或者未经世事的人。
诗家(shī jiā)的意思:指擅长写诗的人,也可指诗人或诗歌家。
物色(wù sè)的意思:寻找;搜寻
先见(xiān jiàn)的意思:预见未来,具有预知能力。
相叫(xiāng jiào)的意思:相互呼喊或相互喊叫
早秋(zǎo qiū)的意思:指秋季初期,天气刚开始转凉,秋意渐浓的时候。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双鹭栖息环境的细腻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和热爱。
“双鹭应怜水满池”,诗人以“应怜”二字表达了鹤对池水丰盈状态的适宜与享受,这里的“怜”有怜悯之意,暗示着鹤对环境的依赖和喜爱。同时,“水满池”则是整个画面的背景,是诗人观察这一自然景象的基础。
“风飘不动顶丝垂”,这里的“风飘”描绘了一种微妙的自然动态,而“顶丝垂”则形象地表达了鹤羽毛在轻柔风中几乎没有摇曳,显示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立当青草人先见”,诗中的“立当青草”描绘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世界,而“人先见”则意味着在这个场景中,观察者是最先感受到这份美好的人。这里强调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行傍白莲鱼未知”,“行傍”表达了一种缓慢而又贴近的观察方式,“白莲”则是池塘中常见的水生植物,而“鱼未知”则暗示着在这宁静的水域下,鱼儿并不知道有人在岸上观赏这一切。
“一足独拳寒雨里”,这里描绘了一只鹤在寒冷的雨中,孤独地站立,它的一只脚缩进羽翼之中,形成一种独特的姿态。“数声相叫早秋时”则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感受,以及鹤鸣声在清晨或傍晚时分所传递出的孤寂和凄凉。
“林塘得尔须增价,况与诗家物色宜”,这两句诗强调了这种景象对于诗人来说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林塘得尔”指的是在幽深的林塘中发现了这样的美景,“须增价”则意味着这一景致是任何金钱都无法衡量的。最后,“况与诗家物色宜”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自然美景对于诗人来说是多么契合和珍贵。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双鹤栖息环境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以及他在大自然中所感受到的情感与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雪浪石仍叠苏轼韵
实所胜斯名所屯,暂以屈亦久以尊。
此翁此石有如是,逢时辨底明与昏。
重来燕南赵北界,了识明月清风村。
韩园修葺复旧观,两行垂柳青遮门。
松轩潇落可信宿,墙外祠妥双贤魂。
驻䍐诸务则且置,便抚亭下青云根。
岿然古貌故好在,雪浪有号原无痕。
逮兹盖已六赓韵,前席如共髯仙论。
孰谓中郎不可得,宁非对者石与盆。
七百馀年一瞬耳,奚称前咏碑间存。
降旨免山西前岁民欠诗以志事
省方所最重,观民及施惠。
兹来祝慈寿,实切敷恩意。
正赋免十三,是盖常行例。
更廑未经处,却幸丰昨岁。
溯上稽前年,颇有被灾地。
旧欠帑及粟,尽予豁除暨。
其缓征正项,十免三并逮。
申命守土臣,旬宣俾普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