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普陀山前寺联》
《普陀山前寺联》全文
清 / 实诚   形式: 对联

即心即佛,但从彼岸迷津渡头宝筏开时,慈航有路;

是色是空,诚向兹山瞻法相,洞口祥云护处,变化无方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宝筏(bǎo fá)的意思:宝贵的筏子,比喻帮助人渡过危险或困难的人或物。

彼岸(bǐ àn)的意思:指对岸、对方、对立的一方,也可以指过去或未来的某个时刻或地点。

变化(biàn huà)的意思:形容事物变化多端,多种多样。

慈航(cí háng)的意思:指慈善事业像航船般不断前行,喻指慈善事业不断进行,永不停息。

渡头(dù tóu)的意思:渡头是指河流或水域的边缘,也可以指渡口的一端。在成语中,渡头比喻事情的关键时刻或转折点。

法相(fǎ xiāng)的意思:指人的相貌和仪态端庄庄重,有法度。

迷津(mí jīn)的意思:迷失方向,不知所措

无方(wú fāng)的意思:没有方向或目标,没有计划或方法。

祥云(xiáng yún)的意思:指好运降临、吉祥如意的象征。

即心即佛(jí xīn jí fó)的意思:即心即佛,意为心与佛不分离,即心即佛的境界。表示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要将心与佛融为一体,心中有佛,佛在心中。

鉴赏

此联以禅理入对,巧妙地将佛教思想与自然景观融合,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意境。

“即心即佛”一语出自《华严经》,强调心性与佛性的统一,认为每个人的心性本具佛性,通过修行可以觉悟成佛。此句在联中寓意着普陀山前寺作为佛教圣地,不仅外在建筑庄严,内在更蕴含着引导信众觉悟成佛的智慧和力量。

“但从彼岸问迷津,渡头宝筏开时,慈航有路”描绘了一幅渡海求道的场景。彼岸象征着解脱的彼岸世界,迷津则指人生中的困惑与迷茫。宝筏和慈航分别代表了佛法的指引和慈悲的航程,意味着在普陀山前寺,信众可以通过佛法的教导找到解脱之路,摆脱人生的困惑与痛苦。

“是色是空,诚向兹山瞻法相,洞口祥云护处,变化无方”则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深邃与普陀山的神圣。色与空是中国哲学中关于现象与本质的讨论,“色”指物质世界,“空”则指事物的本质或超越层面。此句表达的是,无论世间万物如何变化,都应以一颗清净心去看待,寻找其中的真理。普陀山作为佛教圣地,其山洞口的祥云不仅象征着自然界的美好,也寓意着佛法的庇护与引导,使得信众在面对生活的变化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灵活应对各种情境。

整体而言,这副对联通过精炼的语言,展现了普陀山前寺作为佛教圣地的独特魅力,以及佛法对于人们心灵的启迪与指引,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作者介绍

实诚
朝代:清

猜你喜欢

便面为沃文裕题

买断青山无别主,结庐惟许自幽栖。

门前花落呼童扫,始信春残鸟不啼。

(0)

题菊二首·其二

白石尘消苦竹生,一枝秋色淡无情。

幽居莫作芳菲看,晚露寒霜老更清。

(0)

吴东升生八十有三以江湖访隐卷索题为书四绝·其一

年高八十又三旬,犹自乘舟访隐伦。

只恐太平无事久,江南岩穴少閒人。

(0)

玄真院题画二首·其二

玄都桃树是谁裁,借问春花几度开。

青鸟有声书欲到,不知王母可重来。

(0)

戴文进芭蕉士女·其二

赐来纨扇过秋閒,閒摘芭蕉唤小鬟。

拈笔欲题心尚懒,怕随流水落人间。

(0)

真寂八景·其二北涧祠

古人已长往,今人怀未忘。

悠悠祠屋里,不断旧炉香。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