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己人我分,所贵能克之。
己克则心公,一钱宁肯私。
薄俗(báo sú)的意思:指言谈、行为轻浮、庸俗不雅。
得知(dé zhī)的意思:获得了某个消息或信息。
非所(fēi suǒ)的意思:非所指的意思是不属于某个范畴或不在某个范围之内。
己私(jǐ sī)的意思:指利己心态,只考虑自己的私利,不顾及他人的利益。
克己(kè jǐ)的意思:克己指的是战胜自己的欲望和私心,以达到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境界。
两立(liǎng lì)的意思:指两个相反或对立的事物同时存在或发展。
那得(nà de)的意思:表示事情不可能实现,无法达到预期结果。
宁肯(nìng kěn)的意思:表示宁愿选择某种不好的情况,也不愿意选择另一种更好的情况。
人我(rén wǒ)的意思:指人与自己无法分开,形容人与自己的关系密切,无法割舍。
世人(shì ré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所有的人。
同气(tóng qì)的意思:指人际关系和谐融洽,情感相通。
兄弟(xiōng dì)的意思:指兄弟之间的亲情关系,也可泛指亲密的朋友关系。
不两立(bù liǎng lì)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互不相容、互相排斥、无法共存。
这首诗《克己斋》由明代诗人邓林创作,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个人修养和道德原则的深刻思考。
首句“有己人我分,所贵能克之”点明了个体与他人的界限,强调了自我克制的重要性。接着,“己克则心公,一钱宁肯私”进一步阐述了自我约束对于公正心态的培养,即使是一分钱也不愿私自占有,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兄弟本同气,人我非所施”一句,将亲情与道德原则联系起来,指出兄弟姐妹之间应以同气相求,不应以人我之分来施予恩惠,强调了亲情中的平等与和谐。
“义利不两立,世人那得知”揭示了义与利之间的冲突,指出在道德与利益面前,人们往往难以抉择,表达了对社会普遍价值观的反思。
最后,“因君讽薄俗,成此克己私”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倡导一种更加高尚、克制的生活态度,旨在纠正社会上过于功利、自私的风气。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个人修养、道德原则与社会风气之间的关系,鼓励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忘对他人的关怀与尊重,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克己复礼”的精神内涵。
缩项鳊鱼味最珍,长江六月尤难得。
波涛汹涌风力劲,渔人举网空费力。
元戎统师百万行,秋毫无犯严戒饬。
庖厨空虚河伯知,故遣嘉鱼助鲜食。
我曹忝陪旌旆行,此味从来不曾识。
元戎驰赐捧玉盘,烹来大嚼深感激。
吁嗟此物成百头,真乃神灵来效职。
威声从此收南邦,蜂屯蚁聚休言贼。
草草题诗谢来意,纸短情长苦相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