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湖筑长堤,远接钱塘势。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风流(fēng liú)的意思:指人的品貌、言谈举止等方面优雅、有魅力。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湖山(hú shān)的意思:湖山是指湖泊和山脉,通常用来形容美丽的自然景观。
佳丽(jiā lì)的意思:指美丽的女子。
菁葱(jīng cōng)的意思:形容植物茂盛、繁荣,也用来比喻人才济济、充满活力。
可作(kě zuò)的意思:能够胜任某种职务或角色,有才能或本领。
上人(shàng rén)的意思:指高人、有道德修养和学问的人。
桃李(táo lǐ)的意思:指学生或后辈,也泛指学问、才能等。
投袂(tóu mèi)的意思:投袂是一个形容词语,指的是一个人因为愤怒、失望或无奈而把袖子投掷起来的动作。它表示对某种情绪的强烈表达。
物象(wù xiàng)的意思:
(1).外界事物。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耽虚好静,羡此永生,独驰思於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
(2).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 晋 王谧 《答桓太尉难》:“良以冥本幽絶,非物象之所举;运通理妙,岂粗迹之能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北歷 覆釜堆 东,盖以物象受名矣。”《文献通考·经籍九》:“ 汉 魏 间人所为文,名有‘连珠’者,其联贯物象以达己意。” 清 刘大櫆 《<张秋浯诗集>序》:“乃縈情於歌咏,寄志乎风骚,比拟辞华,雕鏤物象。” 叶圣陶 《隔膜·阿菊》:“他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
(3).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 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文>编者问》:“像 鲁迅 笔下的 阿Q 就是‘生活中由可憎亦复可怜的偏狭观念所造成的卑鄙可耻的物象’的集大成,但 鲁迅 的主旨是叫我们必须加以毁灭。”
(4).景物,风景。 唐 杜牧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晏相公》:“一为清 潁 行,物象颇所览。” 清 陈恭尹 《早发新塘浦舟中作》诗:“物象交晦明,峯云屡开闔。”
(5).物候现象。《人民日报》1959.11.9:“号召全台总动员,人人献农谚,人人观天象、看物象,人人参加整理资料,人人做预报。”萧然(xiāo rán)的意思:形容冷清、寂寞无人的样子。
云际(yún jì)的意思:指云彩在天空中飘浮的景象,用来形容云层密集、连绵不断。
真契(zhēn qì)的意思:真实的承诺或约定。
- 鉴赏
此诗《苏堤怀古》由明代诗人王弘诲所作,通过对苏轼在杭州时修建苏堤的追忆,表达了对古人风流才情的怀念与敬仰。
首句“子瞻昔守杭”,点出苏轼曾担任杭州知州,为后文铺垫。接着“湖山赏佳丽”描绘了杭州西湖山水之美,引出苏轼修建苏堤的背景。苏轼在西湖上筑起长堤,不仅连接了湖面,也与钱塘江遥相呼应,展现了其宏大的规划与对自然美景的深刻理解。
“环堤何所植,桃李兼松桂”描述了苏堤两旁种植的植物,既有桃李的娇艳,又有松桂的挺拔,展现了苏堤的四季之美。接下来“菁葱落镜中,苍霭没云际”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将苏堤比作镜子中的倒影,与远处的云雾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
“物象归馀清,萧然叶真契”则表达了苏堤带给人们的清静与和谐之感,仿佛是心灵的归宿。最后,“逝者如可作,将期永投袂。君看堤上人,风流想遗憩”则是诗人对苏轼的怀念,希望苏轼能再次回到这里,享受那份风流与闲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不仅赞美了苏轼的才华与贡献,也寄托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美好事物永恒不变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叶大明
大明标榜叶氏子,自称后村门下士。
误言木吉孛为灾,后村曾发一笑来。
其师流传说如此,宁知祸福乃不尔。
犀腰貂首徒劳人,甘藜豢藿无苦辛。
我生有命殊六六,木孛循环相起伏。
袖中莫出将相图,尽洗旧学读吾书。
和谢爱山晚吟韵日晚与客散步因诵夕阳虽好不多时之句谢爱山欣然赋之余亦率然口占以和亦一时之乐也
日落未落天沧凉,悬崖挂壁留馀光。
紫烟翠雾空迷茫,飕飕度壑松风长。
牛背短笛催归忙,飘飘逸兴空悠扬。
襟怀洒落万虑亡,须臾薄暝山色藏。
长歌浩浩相激昂,淡云弄月微昏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