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般若(bō rě)的意思:指智慧、智慧的根源。也用来形容人的智慧深厚。
波罗(bō luó)的意思:形容物体或情况摇摆不定、不稳定。
不争(bù zhēng)的意思:不争指不争论、不争执,即不争辩或争吵。
唱歌(chàng gē)的意思:指人们欢快地歌唱,形容心情愉快或欢乐。
机锋(jī fēng)的意思:指智慧、才智出众,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明智的决策和应对。
菩提(pú tí)的意思:指佛教中的菩提树,比喻佛法的真理和智慧。
三台(sān tái)的意思:三个台子,指三个重要的地方或角色。
台子(tái zi)的意思:台子指的是一种用来放置物品或展示物品的平面结构,比喻一个人的地位、身份或平台。
一时(yī shí)的意思:一小段时间内,暂时的。
不争多(bù zhēng duō)的意思:不争取更多的东西,满足现有的条件或资源。
- 翻译
- 机锋相对不比数量多,父亲在台上跳舞孩子唱着歌。
如果有人问起我们如何相遇,就像菩提智慧和般若波罗蜜。
- 注释
- 机锋:机巧的言辞或思想,比喻智慧的交锋。
拄:支撑,这里指相互对抗。
不争多:不是以数量取胜,而是以智慧交流。
父舞三台:父亲在舞台上表演。
子唱歌:孩子在一旁唱歌。
一时:同一时刻。
同啐啄:共同的经历或相遇。
菩提:佛教术语,觉悟、智慧。
般若:佛教中表示智慧的词汇。
六波罗:六波罗蜜,佛教术语,指六种实践方法,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石的作品,名为《扇子诗(其十)》。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充满了禅机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机锋相拄不争多,父舞三台子唱歌。"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一个家庭中,父亲跳着舞蹈,而孩子们则随之高声歌唱。这里的“机锋”比喻事物间的微妙契机,“相拄”指的是互相依偎,这里暗示了家人之间和谐而无争执的关系。而“父舞三台子唱歌”则展现出一幅温馨和谐的家庭场景,"三台"通常指的是官职的高低,在这里可能是对父亲地位的比喻,表达了孩子们对父亲的尊敬。
"若问一时同啐啄,菩提般若六波罗。"
这两句诗则深入到了禅宗的境界。“若问”意味着如果有人询问,“一时同啐啄”是指在某个瞬间众生都能达到平等无差别的境界。而“菩提般若六波罗”出自佛教术语,"菩提"意为觉悟,"般若"是智慧的代名,而"六波罗"则是六种神通的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禅宗中追求顿悟、直指心灵本性的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和佛学深义的结合,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达观自在的人生态度。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将家庭温情与禅宗智慧融为一体,创造了一幅既充满生活气息又蕴含深邃哲理的艺术画卷。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