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扇子诗·其十》
《扇子诗·其十》全文
宋 / 李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机锋相拄不争多,父舞三台唱歌

若问一时同啐啄,菩提般若波罗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般若(bō rě)的意思:指智慧、智慧的根源。也用来形容人的智慧深厚。

波罗(bō luó)的意思:形容物体或情况摇摆不定、不稳定。

不争(bù zhēng)的意思:不争指不争论、不争执,即不争辩或争吵。

唱歌(chàng gē)的意思:指人们欢快地歌唱,形容心情愉快或欢乐。

机锋(jī fēng)的意思:指智慧、才智出众,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明智的决策和应对。

菩提(pú tí)的意思:指佛教中的菩提树,比喻佛法的真理和智慧。

三台(sān tái)的意思:三个台子,指三个重要的地方或角色。

台子(tái zi)的意思:台子指的是一种用来放置物品或展示物品的平面结构,比喻一个人的地位、身份或平台。

一时(yī shí)的意思:一小段时间内,暂时的。

不争多(bù zhēng duō)的意思:不争取更多的东西,满足现有的条件或资源。

翻译
机锋相对不比数量多,父亲在台上跳舞孩子唱着歌。
如果有人问起我们如何相遇,就像菩提智慧和般若波罗蜜。
注释
机锋:机巧的言辞或思想,比喻智慧的交锋。
拄:支撑,这里指相互对抗。
不争多:不是以数量取胜,而是以智慧交流。
父舞三台:父亲在舞台上表演。
子唱歌:孩子在一旁唱歌。
一时:同一时刻。
同啐啄:共同的经历或相遇。
菩提:佛教术语,觉悟、智慧。
般若:佛教中表示智慧的词汇。
六波罗:六波罗蜜,佛教术语,指六种实践方法,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石的作品,名为《扇子诗(其十)》。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充满了禅机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机锋相拄不争多,父舞三台子唱歌。"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一个家庭中,父亲跳着舞蹈,而孩子们则随之高声歌唱。这里的“机锋”比喻事物间的微妙契机,“相拄”指的是互相依偎,这里暗示了家人之间和谐而无争执的关系。而“父舞三台子唱歌”则展现出一幅温馨和谐的家庭场景,"三台"通常指的是官职的高低,在这里可能是对父亲地位的比喻,表达了孩子们对父亲的尊敬。

"若问一时同啐啄,菩提般若六波罗。"

这两句诗则深入到了禅宗的境界。“若问”意味着如果有人询问,“一时同啐啄”是指在某个瞬间众生都能达到平等无差别的境界。而“菩提般若六波罗”出自佛教术语,"菩提"意为觉悟,"般若"是智慧的代名,而"六波罗"则是六种神通的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禅宗中追求顿悟、直指心灵本性的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和佛学深义的结合,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达观自在的人生态度。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将家庭温情与禅宗智慧融为一体,创造了一幅既充满生活气息又蕴含深邃哲理的艺术画卷。

作者介绍

李石
朝代:宋

李石。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猜你喜欢

和邓慎思重九考罢试卷书呈同院诸公二首·其一

吁俊天畿合辟雍,愧将瓦釜缀黄钟。

听穷一一竽无滥,拨遍磷磷玉似逢。

龟列春庭先壤奠,龙飞天路得云从。

吾曹莫念拘萦久,求称公朝庆赏浓。

(0)

烟中怨

鉴湖楼阁与云齐,楼上女儿名阿溪。

十五能为绮丽句,平生未解出幽闺。

谢郎巧思诗裁剪,能使佳人动幽怨。

琼枝璧月结芳期,斗帐双双成眷恋。

(0)

上熊待制生辰二首·其二

往岁曾看九万飞,日边亲得好光辉。

西清儤直荷为橐,左蜀宣风绣作衣。

直使声名过紫塞,剩留功业到黄扉。

苍生久系为霖望,早晚追锋合北归。

(0)

题屈原

直魄忠魂不复生,后来谁与继英声。

只因一派潇湘水,千古澄波伴独清。

(0)

送李德素罢官归舒城三首·其三

水落淮天蟹子肥,三年游子片帆归。

东坡䆉稏黄云满,试傍林椒振客衣。

(0)

四用前韵酬达夫·其十

折柳愁生灞陵岸,射雕闲杀羽林郎。

长安不禁花时夜,京兆于今有赵张。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