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常言(cháng yán)的意思:
[释义]
(名)习惯上常说的像谚语、格言之类的话。如“人勤地不懒”。
[构成]
偏正式:常(言
[例句]
常言说的好。(作主语)端的(duān dì)的意思:真正的,确实的,真实可信的
何须(hé xū)的意思:表示不需要或没有必要做某事,也可以用来劝告别人不必要的行动。
络秀(luò xiù)的意思:形容细致入微、精巧华美的装饰或作品。
摩耶(mó yē)的意思:指迷惑不解的样子,形容人心猜疑,疑虑重重。
尼父(ní fù)的意思:指对别人的父亲不敬,不尊重。
僧伽(sēng jiā)的意思:指僧人,也泛指佛教徒。
释迦(shì jiā)的意思:指佛陀释迦牟尼,也用来比喻智慧卓越、悟性高超。
说法(shuō fɑ)的意思:指言辞、表达方式。
外家(wài jiā)的意思:指与自己家庭、亲属无关的人或事物。
- 翻译
- 孔子常提起她母亲的名字叫徵在,
释迦牟尼佛则向他的母亲摩耶传授佛法。
- 注释
- 尼父:孔子的尊称。
讳:避讳,不直接说出或提及。
徵在:孔子的母亲的名字。
释迦: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
说法:讲授佛法。
向:对准,朝着。
摩耶:释迦牟尼的母亲。
僧伽:指僧人或者佛教团体。
端的:确实,的确。
□□姓:此处原文可能缺失或模糊,无法确定具体含义。
络秀:可能是人名,但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
何须:何必,哪里需要。
外家:指母亲的娘家。
-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佛教修行生活的诗句,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崇敬和对出家人的姓氏渊源的思考。"尼父常言讳徵在"表明诗人对其尼父(即师傅或尊长)的教诲铭记在心,而这些教诲是关于避讳的,即在古代中国,人们通常会避免提及不吉祥或者与死有关的字眼。"释迦说法向摩耶"则指的是佛祖释迦牟尼传播佛法的情景,摩耶是佛陀之母的名字,这里可能暗示了诗人对佛教的崇敬。
接下来的两句"僧伽端的□□姓,络秀何须有外家"进一步强调了出家人的姓氏并不重要,因为他们已经超脱了世间的家族关系,归属到了一个更高层次的精神家庭。这里的"僧伽"是指僧伽蓝那(Sangha),即佛教中的僧团;"端的"形容词,用以修饰僧伽,意味着纯净无染;"□□姓"则留下空白,让人充满遐想。最后一句"络秀何须有外家"表达了出家人与世俗家族关系的割裂,他们的美好在于脱离尘俗。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佛教修行生活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越凡尘、追求精神净化的心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寿叔文
烨烨苍龙宿,腾光射斗杓。嘉时钟间气,○契在丛霄。
感会风云际,承恩雨露朝。
史才资笔削,使指载歌谣。十载霜威重,连○弊俗消。
赐环归画省,鸣玉率英寮。典礼还咨伯,寅○合佐尧。
谠言文石陛,正色紫宸朝。
共说门阑喜,谁云天路遥。一龙今在沼,三凤并仪○。
道在须调鼎,谋深鄙○貂。高情真邈邈,逸气更飘飘。
仙果虽迟熟,灵椿信后凋。
东山何足羡,会是蹑松乔。
岁晏行
北风萧萧吹我衣,岁行暮矣归无期。
强对空樽慰牢落,欲沽正苦囊无资。
谁人使我不得已,江湖风雪舟屡移。
妻孥相看瘦到骨,破裘不暖仍啼饥。
平生怕别别更苦,晚岁忌穷穷益奇。
明知天意渺难测,苦投世网长相羁。
诗书成淫况非福,但有嗜好皆支离。
中年学道悔不早,避人乞食宁非痴。
镜中朱颜已殊昨,政恐白发来相欺。
更阑掩卷三叹息,短檠何喜花葳蕤。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