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雪 中 寄 薛 郎 中 唐 /方 干 野 禽 未 觉 巢 枝 仄 ,稚 子 先 忧 径 竹 摧 。半 夜 忽 明 非 月 午 ,前 庭 旋 释 被 春 催 。碎 花 若 入 樽 中 去 ,清 气 应 归 笔 底 来 。深 拥 红 炉 听 仙 乐 ,忍 教 愁 坐 画 寒 灰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夜(bàn yè)的意思:指夜间的深夜时分。
笔底(bǐ dǐ)的意思:指文章或书信中最后的部分,也指心中最深处的思考或感受。
愁坐(chóu zuò)的意思:形容非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寒灰(hán huī)的意思:指贫困、落魄的境况。
红炉(hóng lú)的意思:指火烧得红红的炉子,比喻炼狱般的痛苦和折磨。
气应(qì yìng)的意思:在某种情况下,气氛或环境的变化会引发相应的反应。
前庭(qián tíng)的意思:指事物发展的初期阶段或最前沿的位置。
碎花(suì huā)的意思:指将花朵或花瓣撕碎成片状。
仙乐(xiān lè)的意思:指非凡美妙的音乐,也可形容非常愉快的心情。
野禽(yě qín)的意思:指野生的鸟类。
月午(yuè wǔ)的意思:指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到了午夜。
稚子(zhì zǐ)的意思:稚子指的是幼稚的孩子,也可以用来形容成年人言行幼稚、不成熟。
- 注释
- 野禽:野生的鸟类。
未觉:没有察觉。
巢枝仄:巢穴所在的树枝倾斜。
稚子:小孩子。
先忧:提前担忧。
径竹摧:小路上竹子被压倒或损坏。
半夜:夜晚中间的时候。
忽明:突然变得明亮。
非月午:不是因为月亮正圆的时候。
前庭:住宅前面的庭院。
旋释:迅速地融化、消失。
被春催:被春天的气息所催促。
碎花:细碎的花瓣。
若入:如果进入。
樽中:酒杯中。
清气:清新、高雅的气质或气息。
应归:应该归属。
笔底来:从写作或书画中流露出来。
深拥:紧紧围坐。
红炉:烧得通红的火炉。
听仙乐:聆听美妙如同仙界的音乐。
忍教:怎么忍心让。
愁坐:忧愁地坐着。
画寒灰:对着寒冷的灰烬,比喻沉闷无望的境况。
- 翻译
- 野外的鸟儿还没察觉到巢穴树枝的倾斜,小孩子却已担心小路旁的竹子被压倒。
夜半时分忽然明亮并非因为月圆,前院的积雪迅速融化是被春意催促。
如果细碎的花瓣落入酒杯中,那么清新的气息应该会从笔下流淌而出。
紧紧围坐在红火炉边聆听仙乐飘飘,怎忍心让忧愁之人对着寒冷的灰烬发呆。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开篇“野禽未觉巢枝仄,稚子先忧径竹摧”两句,通过对比野鸟尚未从宿木归巢而幼童已担忧道路被竹影所遮,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灵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紧接着,“半夜忽明非月午,前庭旋释被春催”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在深夜中突然感到一阵清明,不是因为月光照耀,而是春天的气息已悄然至,庭院中的花朵也随之绽放。这既描绘了春夜的宁静与生机,也透露了诗人对自然节律的深刻感应。
“碎花若入樽中去,清气应归笔底来”两句,更是将诗人的这种自然情怀和文学创作相结合,表达了一种意境,即便是细小的花瓣,也能引发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捕捉与描绘,而那份清新之气,更应融入文字之中,成为笔下生花的灵感。
最后,“深拥红炉听仙乐,忍教愁坐画寒灰”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超脱心境。在温暖的红炉旁,他聆听着仿佛天籁般的仙乐,而对那些世间的忧愁,则选择了坐在寒冷的灰烬之上去感受,这是一种对于俗世纷扰的超然态度,也是诗人追求心灵净化和精神升华的一种方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深刻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咏和亲
关月夜悬青冢镜,寒云秋薄汉宫罗。
君王莫信和亲策,生得胡雏虏更多。